[发明专利]松套管挤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60330.X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5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沈小平;刘玉琴;沈郁良;谢小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李成运 |
地址: | 21523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挤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光缆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松套管挤出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是一种脆性玻璃材料,其直径只有125um,在使用时必须用一种可靠方法对其进行保护,使其能适应各种应用环境,减少外力的破坏,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光纤上外包一层塑料,称之为松套光纤。为保证光纤在松套管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抗拉伸,松套管的内外径要合理设计,且光纤在松套管中有一定的余长,即余长=(光纤长度-松套管长度)/松套管长度,松套管的尺寸通过合理配置模具实现。
现有生产设备主要配置有:光纤放线架、光纤集线模、松套管挤出装置、油膏填充装置、冷却系统、∮800单轮牵引、吹干装置、轮式牵引、收线张力控制器、收线装置,其中冷却系统包括4m移动热水槽、4m温水槽、16m冷水槽和冷热水箱及制冷机组成,生产线总长约37米。长久以来,该类设备余长的控制要通过多个参数进行控制调节,主要有光纤放线张力、冷热水槽温差、松套管绕在单轮牵引上的圈数、收线张力四个方面,由于余长的影响因素多,因此调整不方便,对操作人员的要求高,生产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提高,目前最快速度仅为300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设备占用面积的松套管挤出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松套管挤出装置,包括放线架、集线模、挤出机头、热水槽、水浴牵引装置、吹干机构、张力控制器和收线装置;所述的放线架、集线模、挤出机头、热水槽、水浴牵引装置、吹干机构、张力控制器和收线装置沿光纤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的水浴牵引装置为双轮水浴式牵引装置,主要由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和喷头组成,所述的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传动连接,喷头设置在水浴牵引装置的内部顶端;所述的挤出机头的顶端部位设有油膏填充装置,油膏填充装置与挤出机头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之间间距为60~100cm。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导轮直径为200~350mm,所述的第二导轮直接为500~600cm。
进一步的,所述的热水槽还设有热水箱,所述的热水箱与热水槽相通,保持热水槽内水温恒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导轮由至少8个单轮组成,每个单轮均可自由转动。
进一步的,该光纤被覆设备还设有电控柜,所述的电控柜与光纤被覆设备线路连接,用于电气控制该光纤被覆设备。
进一步的,该光纤被覆设备还设有外径测试仪,所述的外径测试仪与张力控制器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所述的松套管挤出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创造采用双轮式水浴牵引装置,用PBT材料的热胀冷缩原理,调整冷热水温差形成光纤正余长,抵消光纤受拉伸形成的负余长,达到余长控制的目的,摒弃原采用单轮余长牵引及轮式辅助余长牵引装置并改变传统设备余长的控制方式,从而使余长控制、调整简单。同时缩短光纤被覆设备的生产线长度约15米,减少设备占用场地。另外,通过合理配置挤出机,减少过线缠绕的次数,缩短设备长度,减小抖动等使生产速度达到800米/分,且松套管质量稳定可靠,余长均匀。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水浴牵引装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放线架;2-集线模;3-挤出机头;4-热水箱;5-热水槽;6-水浴牵引装置;7-外径测试仪;8-张力控制器;9-收线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
如图1所示,放线架1为包括12根光纤的主动放线装置,放线张力可调;若干根光纤从光纤放线架1放出后,经集线模2进入JHS65-25挤出机头3,同时由油膏填充装置注入油膏,出机头3时成为具有一定外径和壁厚的松套管,松套管内注满油膏,光纤在松套管内有一定自由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03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停车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旋翼交通巡检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