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综合管廊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57846.9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2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昊;张美聪;刘浩;蒋超;薛光桥;谢俊;何应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现浇 预制 底板 垂直布置 侧墙 综合管廊 中隔墙 预制叠合板 架设 基坑 叠合结构 防水性能 平行布置 施工过程 水平设置 预制结构 板两侧 板平行 工程量 管廊 施工 工作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综合管廊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综合管廊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管廊基坑底部的现浇底板、设置在现浇底板两侧与其垂直布置的第一现浇侧墙、设置在两侧第一现浇侧墙之间与现浇底板垂直布置的第一预制中隔墙、架设在两侧第一现浇侧墙上方与现浇底板平行布置的预制中板、设置在预制中板两侧与其垂直布置的第二现浇侧墙、设置在两侧第二现浇侧墙之间与预制中板垂直布置的第二预制中隔墙、以及架设在两侧第二现浇侧墙上方与预制中板平行布置的预制叠合板。本发明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模板工程量少、防水性能好,而且中隔墙和中板采用预制结构,顶板采用叠合结构,预制叠合板兼作模板,减少了架设模板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综合管廊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综合管廊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下综合管廊的兴建,地下管廊施工技术在不断进步。目前常用的地下管廊主体结构施工方法主要有传统的现浇法、整环管廊预制法以及全预制法等三种。
现浇法是在基坑开挖后,现场绑扎钢筋、立模板然后从下至上逐步浇筑混凝土形成最终的管廊结构。虽然该方法形成的管廊结构接缝少、结构整体性和防水性好,结构尺寸可根据需要灵活多变,但是施工工效较低、施工周期长。尤其是当管廊内部结构复杂时,如双层四舱结构,需要进行底板、侧墙、下层中隔墙、中板、上层中隔墙、顶板等分次浇筑,且需待下层中隔墙达到一定强才能浇筑中板,中板达到一定强度才能架设上层模板进行上层结构浇筑,施工工序复杂、工期长。
整环管廊预制法是在工厂或场地附近预制整环管廊,然后通过顶管工艺或基坑开挖后整体吊装的方法,通过预制环之间纵向连接形成管廊结构的方法。该方法施工效率高,仅有沿着管廊纵向的环间接头,结构整体性和防水性较好,然而受预制管节运输和吊装限制,多用于单舱或双舱尺寸较小的管廊,不适用于结构尺寸大、内部结构复杂的管廊结构。
全预制法是把管廊纵向分环、横向分块然后在工厂预制,预制件运输到现场后进行组装成环形成管廊结构的方法。该方法的虽然各预制件尺寸可根据需要调整大小,适应不同结构尺寸的管廊,但是结构分块较多、整体性和防水性较差;当管廊结构尺寸变化较多时,需要的预制件类型很多,相应的模板投入和造价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的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综合管廊结构,此外还提供了一种施工效率高、施工周期短的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综合管廊结构的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综合管廊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管廊基坑底部的现浇底板、设置在现浇底板两侧与其垂直布置的第一现浇侧墙、设置在两侧第一现浇侧墙之间与现浇底板垂直布置的第一预制中隔墙、架设在两侧第一现浇侧墙上方与现浇底板平行布置的预制中板、设置在预制中板两侧与其垂直布置的第二现浇侧墙、设置在两侧第二现浇侧墙之间与预制中板垂直布置的第二预制中隔墙、以及架设在两侧第二现浇侧墙上方与预制中板平行布置的预制叠合板,所述预制叠合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其平行布置的现浇混凝土层顶板;
所述现浇底板上设置有可供第一预制中隔墙底部插入的槽口,所述第二预制中隔墙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通过锚栓组件与预制中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锚栓组件包括锚栓和紧固螺帽,所述锚栓预埋在预制中板上,所述锚栓的上端贯穿安装座通过紧固螺帽锁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供锚栓贯穿通过的安装通孔;所述紧固螺帽的下端面与安装座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垫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制中隔墙的顶端设置有预留凹槽,所述预留凹槽内设置有沿竖向布置的抗剪钢筋,所述预制中板上设置有与预留凹槽相对应的注浆孔,所述抗剪钢筋的上端可插入注浆孔内通过注入混凝土形成装配式连接构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现浇侧墙与第一预制中隔墙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二现浇侧墙与第二预制中隔墙的高度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78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