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香型无烟烟草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57693.8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79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泽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烟草总公司广东省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B13/00 | 分类号: | A24B13/00;A24B15/1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任重 |
地址: | 51061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型 无烟 烟草 制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草制品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清香型无烟烟草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外市场上的无烟烟草制品多为烟草粉末制品,多以袋装口含烟、散装形式的口含烟、鼻烟等形式存在。烟草口香糖作为无烟烟草制品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通过咀嚼过程,提高烟碱释放的均匀性,改善无烟烟草制品的口感协调性,满足烟草消费者的生理需求的同时,增加烟草消费者食用的过程享受感,同时还可清洁牙齿、清新口气、预防龋齿。
然而,现有的无烟烟草制品中烟草提取物一般以膏状或粉体的形式直接加入。但在无烟烟草制品中,由于消费者对制品中烟碱等物质的摄入方式的改变,若将烟草提取物直接加入制品中,会造成烟碱等物质在消费者口腔中释放快、持续时间短、口感刺激感强,如入口味道浓郁,劲头、刺激性过大,几分钟口味变淡,谐调性变差,过程享受感差,严重影响消费者对无烟烟草制品舒适性要求。
现有的缓释烟草微胶囊或微烟片通常简单的采用包衣材料对烟草提取物或烟叶进行包覆。然而,现有产品在包衣溶解后,也就失去了缓释的功能了。含有上述微胶囊或微烟片的无烟烟草制品,在食用过程的初始阶段,产品中微胶囊或微烟片的含量还是比较大,与口腔或唾液的接触面积也较大,因此,初始阶段释放的烟碱等物质较多,口感还是比较刺激,食用一段时间后,随着微胶囊或微烟片的体积变小、数量也减少,进而烟碱的释放速度、释放量也随之减小,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仍能明显的感受到口感和品质的下降,达不到与抽烟相同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鼻腔处的清香型无烟烟草制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清香型无烟烟草制品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清香型无烟烟草制品,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物质制成:
石蜡20%~25%、凡士林31%~35%、促渗剂1.0%~1.5%、烟碱5.0%~7%、
可替宁2.0%~2.4%、新植二烯3.6%~4%、糠醛0.1%~0.5%、喹啉1.5%~2%、
巨豆三烯酮1.3%~1.8%、香叶基丙酮1.6%~2.2%、
儿茶酚3%~3.8%、D-水芹烯1.5%~2.0%、大马酮3.0%~3.4%、
防腐剂0.01%~0.015%、甘胆酸钠0.05%~0.1%、5-羟甲基糠醛0.4%~0.55%、
紫罗兰酮2.0%~2.4%、紫黄质1.3%~1.50%、植物呋喃2%~3.5%、吡嗪0.2%~0.4%、茄酮1.2%~1.9%、叶黄素1.4%~1.8%、适量pH值调节剂、余量为丙三醇;所述清香型无烟烟草制品的pH为5.0~5.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统香烟的替代品,取小粒放入鼻腔内,利用鼻腔黏膜上有众多的细微绒毛,大大增加抹香烟吸收的有效表面积,上皮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鼻咽部丰富的淋巴管对抹香烟的成分吸收也起着重要作用,成分吸收迅速。抹香烟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不经门静脉,无肝脏首过效应,鼻腔黏膜对药物代谢极微弱,生物利用度极高。
正是由于鼻腔部位的嗅觉特性和吸收特性十分特殊和敏感,本发明放入鼻腔内的抹香烟对成分和比例严格控制,才具有与传统香烟的相似的香气、劲头、口味等品质。
由于鼻腔、鼻窦与颅脑关系极为密切,不仅鼻颅之间存在潜在的细微通道,而且12对脑神经中有3对(三叉神经的眼支及上颌支,嗅神经和面神经分支)分布于鼻腔黏膜。因此,烟碱等成分经鼻后可刺激鼻内神经,使其产生反射性调节,调节脑部和内脏功能,从而对脑部和全身起到治疗作用。
优选地,清香型无烟烟草制品可加入适量的pH值调节剂,如柠檬酸、乳酸、酒石酸、碳酸钠、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新植二烯、糠醛、喹啉、D-水芹烯的质量比为3.7:0.1:1.6:1.7;所述5-羟甲基糠醛、植物呋喃、吡嗪的质量0.42:2.8:0.4。
优选地,所述烟碱、可替宁、香叶基丙酮、茄酮的质量比为5.8:2.1:1.25:1.7。
优选地,一种清香型无烟烟草制品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物质制成:
石蜡25%、凡士林34%、促渗剂1.0%、烟碱5.8%、
可替宁2.1%、新植二烯3.7%、糠醛0.1%、喹啉1.6%、
巨豆三烯酮1.7%、香叶基丙酮1.7%、
儿茶酚3.8%、D-水芹烯2.0%、大马酮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烟草总公司广东省公司,未经中国烟草总公司广东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76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袋装口含烟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软膏型抹香烟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