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卷积神经网络作为特征提取器的人脸识别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1256201.3 | 申请日: | 2016-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0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 发明(设计)人: | 林斌;周云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四点灵机器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卷积 神经网络 作为 特征 提取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卷积神经网络作为特征提取器的人脸识别方法,属于个人身份识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司法、军队、公安、边检、政府、航天、电力、工厂、教育、医疗及众多企事业单位等领域,并愈来愈成为诸多企业的热门研究方向,并期待其在更多应用领域下产生更大的作用。
传统的人脸识别方法是基于传统的特征提取及特征分类方法:例如较热门的特征脸(Eigenface)方法即基于主成分分析(PCA)方法,来进行待识别人脸图像的分类,但这些特征分类方法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即稳定性不足,难以实现多场景多环境多姿态的人脸识别,而新出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方法虽然能解决前述的问题,但由于其对于应用框架有较高的要求,难以实现良好的环境移植以及数据库增减的效果。其中,CNN即指卷积神经网络,RNN即指循环神经网络,DNN即指深度神经网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以卷积神经网络作为特征提取器的人脸识别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卷积神经网络作为特征提取器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S1:根据识别需要,构建待识别人脸图像数据库,按需要形成训练集、测试集;
步骤SS2:提取CNN模型为特征提取器;
步骤SS3:以CNN模型提取待识别人脸库图像的待识别特征向量,并保存;
步骤SS4:利用特征分类器对提取出的训练集、测试集数据进行分类。
优选地,所述步骤SS2中的所述提取模型为特征提取器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S21:采集标准数据库,构建标准训练、测试数据集;
步骤SS22:利用标准数据库,构建CNN神经网络进行训练;
步骤SS23:判断神经网络的训练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若不满足,则重新设计网络结构,并转入步骤SS22,否则判断为符合,视为训练成功,并提取CNN模型为特征提取器。
优选地,所述特征分类器采用K最近邻算法。
优选地,所述K最近邻算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S41:准备待识别人脸图像数据库,对待识别人脸图像数据库进行预处理,得到训练元组集、测试元组集;
步骤SS42:选用合适的数据结构存储训练元组和测试元组;
步骤SS43:设定参数k;
步骤SS44:维护一个大小为k的的按距离由大到小的优先级队列,用于存储最近邻训练元组;随机从训练元组中选取k个元组作为初始的最近邻元组,分别计算测试元组到这k个元组的距离,将训练元组标号和距离存入优先级队列;
步骤SS45:遍历训练元组集,计算当前训练元组与测试元组的距离,将所得距离L与优先级队列中的最大距离Lmax;
步骤SS46:进行比较,若L大于等于Lmax,则舍弃该元组,遍历下一个元组;若L<Lmax,删除优先级队列中最大距离的元组,将当前训练元组存入优先级队列;
步骤SS47:遍历完毕,计算优先级队列中k个元组的多数类,并将其作为测试元组的类别;
步骤SS48:测试元组集测试完毕后计算误差率,继续设定不同的k值重新进行训练,最后取误差率最小的k值。
优选地,所述步骤SS1中的待识别人脸图像数据库以及训练集、测试集作为所述步骤SS2中的特征提取器的输入,从而得到相应的输出的特征向量以作为后续身份识别的依据。
优选地,所述步骤SS4中的所述利用特征分类器对提取出的训练集、测试集数据进行分类具体包括:利用特征分类器对提取出的特征向量进行分类计算,从而得到待分类图像的身份信息,完成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完整的人脸识别分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四点灵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四点灵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62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