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状态转移对象的数据检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54025.X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9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何伟潮;单小红;麻建;吴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精点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1 | 分类号: | G06F16/21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闫冬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状态 转移 对象 数据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状态转移对象的数据检测方法及装置,其方法包括:步骤S1,对所述状态转移对象的数据进行排序;步骤S2,对所述数据转移进行遍历,生成状态转移图;步骤S3,对所述状态转移图进行判断,确定其中不正确的状态转移过程并标注;其装置包括对应的数据排序单元、转移图生成单元和转移图判断单元。这样,不需要针对数据的状态转移规则开发特定程序,可以直接判断出数据转移中的不正确之处,简单,方便;提高了数据的检测效率,节省了人力和时间,且适应性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质量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状态转移对象的数据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数据逐渐成为实现企业业务价值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然而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大,数据质量问题也随之而来。数据缺失、错误、不一致等问题使企业对其的应用受到阻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做出错误决策,损失重要价值进而引发信任危机。针对这些脏数据,许多数据质量检测和清洗方案应运而生。而状态转移对象则是比较难以检测的一种数据质量问题。
数据库中对象的状态转移规则往往来自于业务规则,这是通用质量检查规则所无法涵盖的。例如专利局对专利的审查可能包括待受理、待初审、待实审、已授权、驳回等状态,这些状态之间可能要经过特定的动作才能进行转移。对这些状态是否正确转移进行检测是有重要价值的,这可以避免流程的遗漏为实际业务带来的损失,也可以防止错误数据影响后续的分析过程。
数据的状态转移,很难进行检测;对数据的状态转移,进行检测,则需要针对数据的状态转移规则开发特定程序,浪费人力和时间,且适用范围很小。而且目前来说,数据库中的数据很容易发生状态转移行为,而对数据的质量进行检测的时候,不仅需要检测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是否正确,还需要检测这些数据发生的状态转移是否正确,这就需要开发多个特定程序分别对这些数据的状态转移进行检测,大大浪费了人力和时间,给数据库的数据检测带来很大的不足之处。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对数据状态转移进行判断的方法及装置。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首先提供一种状态转移对象的数据检测方法其包括:
步骤S1,对所述状态转移对象的数据进行排序;
步骤S2,对所述数据转移进行遍历,生成状态转移图;
步骤S3,对所述状态转移图进行判断,确定其中不正确的状态转移过程并标注。
较佳的,所述步骤S3包括:
步骤S31,根据所述状态转移对象的转移规则建立对比模板;
步骤S32,将所述状态转移图与所述对比模板进行对比,确定其中不正确的状态转移过程并标注。
较佳的,所述步骤S3包括:
步骤S31,计算发生某一所述状态转移过程的状态转移对象占全部状态转移对象的比例,并设定比例阈值,若该比例小于所述比例阈值,则确定其为不正确的状态转移过程;
步骤S32,遍历所述状态转移图中的所有状态转移过程,确定其中不正确的状态转移过程并标注。
较佳的,还包括步骤S4,将标注后的所述状态转移图显示出来,通过人工进行校对。
较佳的,还包括步骤S5,将校对后的所述状态转移图作为所述对比模板保存。
较佳的,所述步骤S1中,所述数据至少具有对象标识、动作属性、状态属性和时间属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精点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精点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40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