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喷射阀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53091.5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4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川崎翔太;宗实毅;伊藤启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61/18 | 分类号: | F02M6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沈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喷射 | ||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内燃机的燃料喷射阀中,促进所喷射的燃料的微粒化。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在喷孔板的上游侧端面形成有回旋室和与回旋室连通的燃料导入路径,喷孔在回旋室中开口,当将回旋室的直径设为D、将燃料导入路径的宽度设为W、将下游侧端部处的燃料导入路径的中心轴呈直线状延长后的线与回旋室的中心间的距离设为L时,满足L<(D-W)/2的关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向汽车的内燃机等供给燃料的燃料喷射阀,特别涉及一种实现了促进喷雾特性中的微粒化的燃料喷射阀。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汽车的内燃机等的排出气体限制不断严格,要求从燃料喷射阀喷射出的燃料喷雾的微粒化。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为了通过形成回旋流来实现微粒化而进行了研究。
即,在专利文献1中,在阀壳体内配置有与阀座面协同动作的阀封闭构件这样形式的燃料喷射阀中,具有关于长边轴线对称地形成的阀壳体,其特征是,在阀座面的下游设置有中央开口,至少两个切线方向通路从中央开口向半径方向延伸,各切线方向通路分别在各涡旋室内沿切线方向开口,用于燃料的定量开口分别从上述涡旋室的中央通向外侧。设计成通过引导通路整流及加速后的液流流入涡旋室,燃料在涡旋室中成为回旋流,然后一边在喷孔内回旋,一边从喷孔板出口喷射的喷雾成为中空圆锥状的喷雾,以促进微粒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271656号公报
在利用这种回旋流的微粒化方式中,与为了通过回旋流而在喷孔内发生液膜的剥离,而使喷孔内被燃料填满的方式相比,单个喷孔的燃料喷射流量较少。另外,由于具有回旋室及燃料通路,因此,布局性差,很难多喷孔化。因为这些问题,在利用回旋流的微粒化方式中,很难获得大排气量的发动机所要求的大流量。
此外,通过在比喷孔更靠上游侧的位置设置通路及涡旋室,由于死区体积比其它的微粒化方式大,因此,在喷射刚刚开始后,会喷射出燃料的整流化及加速不充分的燃料,存在喷射初期的燃料喷雾的微粒化变差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喷射阀,上述燃料喷射阀不仅通过采用回旋方式的微粒化方式而使得微粒化良好,而且喷射流量大,且死区体积小。
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包括:阀芯,上述阀芯用于将阀座打开、关闭;以及喷孔板,上述喷孔板安装于阀座的开口部,并设置有喷孔,通过使阀芯动作来使燃料流过阀座与阀芯之间,并将燃料从喷孔板的喷孔喷射,其特征是,
在喷孔板上形成有圆筒形状的多个回旋室和第一燃料导入路径,其中,喷孔在多个回旋室中开口,上述第一燃料导入路径将燃料导入多个上述回旋室,当将回旋室的直径设为D、将第一燃料导入路径的宽度设为W、将下游侧端部处的第一燃料导入路径的中心轴呈直线状延长后的线与回旋室的中心间的距离设为L时,满足如下关系:
L<(D-W)/2。
根据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能在不减小回旋室的直径的情况下,获得较大的喷射流量。此外,由于不需要缩小回旋室的直径,因此,能使喷孔的加工性变好。另外,由于能减小死区体积,因此能从喷射初期获得微粒化良好的喷雾。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燃料喷射阀的剖视图。
图2A是实施方式1的燃料喷射阀前端部的剖视图。
图2B是实施方式1的燃料喷射阀前端部的俯视图。
图3是将实施方式1的燃料喷射阀前端部的俯视图放大后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燃料喷射阀前端部的俯视图的尺寸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燃料喷射阀前端部的燃料流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30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