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压搅拌式再生混凝土生产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611251097.9 | 申请日: | 2016-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72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健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C7/00 | 分类号: | B28C7/00;B28C7/06;B28C5/4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陈家辉 |
| 地址: | 401231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混凝土 负压搅拌 生产设备 减压 除尘台 减压罐 增压罐 滴管 稀酸溶液 除尘管 连接管 喷气嘴 进气口 废旧混凝土 二次利用 罐内气体 水泥结合 水泥料斗 现有设备 除尘阀 搅拌轴 中骨料 增压 除尘 气泵 吸尘 连通 清水 水泥 生产 | ||
本专利属于废旧混凝土二次利用领域,具体公开了负压搅拌式再生混凝土生产设备,包括除尘台、稀酸溶液罐、增压罐和设有进气口的减压罐;增压罐与减压罐之间设有连接管,连接管上设置有将减压罐内气体输送至增压罐内的气泵,除尘台上方设有喷气嘴和滴管,滴管与稀酸溶液罐连通,喷气嘴与增压罐之间设有除尘管,除尘管上设置有除尘阀,除尘台的表面为网状,除尘台的下方设有装有清水的吸尘池,减压罐内设有搅拌轴,减压罐上方设有用于向减压罐内添加水泥的水泥料斗。本发明针对现有设备生产出的再生混凝土中骨料与水泥结合不紧密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负压搅拌式再生混凝土生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旧混凝土二次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建筑物及建筑工程越来越多,但是随着城市的改造,造成城市中大量废弃建筑物形成的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的处理不仅需要大面积的堆场,而且还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随着建筑科学的发展,有效利用建筑垃圾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现有技术中,将废弃建筑物混凝土形成的建筑垃圾通过碎化后形成再生混凝土进行循环利用,不仅处理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而且也节省了建筑材料。但在利用废弃混凝土作为再生混凝土的骨料时,其界面孔隙要多于天然骨料的界面孔隙,且再生混凝土的吸水率比较高,这会使得骨料与水泥结合不紧密,使得用废弃混凝土作骨料的再生混凝土容易出现开裂的情况。
针对上述情况,现在急需一种能够让再生混凝土中的骨料与水泥结合更紧密的再生混凝土生产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设备生产出的再生混凝土中骨料与水泥结合不紧密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负压搅拌式再生混凝土生产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为:负压搅拌式再生混凝土生产设备,包括除尘台、稀酸溶液罐、增压罐和设有进气口的减压罐;增压罐与减压罐之间设有连接管,连接管上设置有将减压罐内气体输送至增压罐内的气泵,除尘台上方设有喷气嘴和滴管,滴管与稀酸溶液罐连通,喷气嘴与增压罐之间设有除尘管,除尘管上设置有除尘阀,除尘台的表面为网状,除尘台的下方设有装有清水的吸尘池,减压罐内设有搅拌轴,减压罐上方设有用于向减压罐内添加水泥的水泥料斗,减压罐上方还设有用于向减压罐内添加水的水管,水泥料斗与减压罐之间设有物料管,物料管和水管上均设有密封阀。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气泵是设置在连接管上的,并且具有将减压罐内气体输送至增压罐内的效果,这样就导致增压罐内的气压大、减压罐内的气压小。除尘台的表面为网状,将废弃混凝土碎化后形成的混凝土骨料放置到除尘台上,打开除尘阀,由于增压罐内的气压高,气体从除尘管上的喷气嘴喷射到混凝土骨料上,将混凝土骨料上的灰尘吹拂到吸尘池内,然后滴管将稀酸溶液罐内的稀酸滴落在骨料的表面。
本方案中的气泵,能够使得减压罐内处于负压状态、增压罐内处于增压状态,在向增压罐内添加混凝土骨料时,必然会导致气体泄漏形成气流,利用这气流对混凝土骨料进行除尘处理,能够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然后将骨料放进增压罐内,增压罐对混凝土骨料进行增压处理,然后将混凝土骨料放入减压罐内,然后打开物料管和水管上的密封阀,水泥和水分别从物料管和水管中进入到减压罐中,然后气泵再次工作,使得减压罐内处于负压的状态,并且此时减压罐内的搅拌轴开始转动,对水泥、水和混凝土骨料进行搅拌。然后再打开进气口,让减压罐内恢复常压,在常压状态下进行搅拌。
除去混凝土骨料表面的灰尘能够避免灰尘堵住混凝土表面的孔隙,让混凝土骨料表面的孔隙尽量露出。对混凝土骨料进行增压处理,能够将一些混凝土骨料表面被灰尘堵住的孔隙尽量露出,即增压能够让卡在混凝土骨料表面孔隙内的灰尘松动,进一步将混凝土骨料表面的孔隙暴露出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健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健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10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