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质管道全长直度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8300.7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34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罗华权;曹峰;杨力能;张雪琴;解学东;李京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5/245 | 分类号: | G01B5/245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位置 校准块 钢管 直度测量装置 测量装置 纵向通孔 钢质管道 测量 细钢丝 对准 测量要求 纵向卡板 滑动杆 穿过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质管道全长直度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该测量装置包括A端位置校准块、B端位置校准块和直度测量装置;该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把A端位置校准块放置在待测钢管A端面的上顶点;步骤二,把B端位置校准块放置在待测钢管B端面的上顶点,步骤三,调整A端位置校准块和B端位置校准块和钢管的位置及A端对准头和B端对准头的位置,使之满足测量要求;步骤四,细钢丝依次穿过第一纵向通孔、第三纵向通孔和第二纵向通孔并固定在B端纵向卡板上,使得细钢丝形成一条直线;步骤五,调节直度测量装置上的外滑动杆的长度s;步骤六,直度测量装置沿着待测钢管A端向待测钢管B端移动,确定待测钢管直度是否满足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度的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质管道全长直度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行业中,管道是输送石油和天然气最经济、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油井管和油气输送管是石油行业管道输送中用量较多的两大类。为了保证所生产的钢管质量安全,国家和行业标准中对钢管的各项性能参数做了规定,其中一项参数是钢管的全长直度。常规测量方法是通过在钢管两端拉紧线或钢丝,用直尺测量钢管横截面上顶点最低处与所拉线或钢丝的距离,与标准值比较,如果超过标准要求,则不合格,反之,不超过标准要求,则合格,如图1所示。
但是这种常规的钢管全长直度测量方法存在着较大的缺点和误差。首先是拉紧线或钢丝与钢管轴向的对齐问题。因为根据标准要求,拉紧线或钢丝需与钢管轴向对齐,这样才能准确测量全长直度。但是实际操作中,拉紧线或钢丝在钢管两端的位置一般通过个人感觉,大概判断拉紧线或钢丝是否与钢管轴线对齐,没有任何客观参照物,全凭个人感觉,所以可能存在不对齐的情况(如图2),则测量结果可能存在较大误差。其次,当用直尺测量钢管最低处与拉紧线或钢丝的距离时,钢管最低处也是凭主观感觉来确定,极不准确,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中国专利文件201310648429.7公布了“一种管、棒直度检测尺”,它是用直角检测台和检测滑块构成,直角检测台水平平面上标记有与检测台垂直面平行的检测刻度线作为检测管、棒是否合格的检测标准线。它是将管或棒型材水平自然置于刻度线与垂直检测台的水平面上,弯曲凸出或翘曲的明显的方向朝向检测滑块,用检测滑块沿检测台水平面将管或棒轻轻靠近直角检测平台的垂直面,直到管或棒完全、自然、无压力靠贴在直角检测台的垂直面,根据检测滑块与管或棒接触面在刻度线的内外情况判断管和棒的直度是否合格。但是,该方法不适用于钢管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钢质管道全长直度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其能较好的检测钢管的直线度,检测效率较高,检测可靠,能快速判断钢管的直线度能否满足标准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和钢管产品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钢质管道全长直度的测量装置,包括A端位置校准块、B端位置校准块和直度测量装置;其中,
A端位置校准块,包括垂直放置的A端横向卡板和A端纵向卡板,A端横向卡板上设置有绕线支座以及活动连接在绕线支座上的线盘,绕线支座和A端纵向卡板分别设置在A端横向卡板相对的两个表面上,A端纵向卡板沿水平方向上开设有第一纵向通孔,A端纵向卡板的顶部还设置有能够上下调节高度的两个A端对准头;
B端位置校准块,包括垂直放置的B端横向卡板和B端纵向卡板,B端纵向卡板沿水平方向上开设有第二纵向通孔,B端纵向卡板的顶部还设置有能够上下调节高度的B端对准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83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