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汽车零部件的胶接控制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7160.1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80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涂丽艳;张洪生;祝颖丹;冯雄峰;陈明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9C65/14 | 分类号: | B29C65/14;B29C65/7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祝莲君;雷芳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汽车零部件 控制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汽车零部件的胶接控制系统及其方法,能够高效地完成碳纤维零部件的胶接控制,通过精确地控制胶接温度以获得稳定并且刚度较高的胶接件。该系统包括主控制模块、等温控制模块和加热模块等其他工作模块;主控制模块与每个工作模块进行无线和/或有线连接,并接受各工作模块的信号以及向各工作模块发送控制信号;等温控制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模拟工作件的模拟件和温度探头,其中,模拟件设有对应于待胶接面位置的等温模拟点,并且温度探头被设置成探测等温模拟点的温度;并且等温控制模块将等温模拟点的探测信号反馈给主控制模块;以及加热模块用于加热模拟件和工作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装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碳纤维汽车零部件的胶接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纤维汽车与传统的金属汽车有本质的区别,金属汽车部件间采用的焊接连接方式不适用于碳纤维汽车的零部件的组装,碳纤维汽车零部件之间连接方式有胶接与铆接,其中胶接不损伤碳纤维,不影响碳纤维的力学性能,是碳纤维零部件连接中较好的方式,然而目前国内碳纤维胶接技术尚不成熟,自动化程度不高,又缺乏稳定可靠高效的胶接控制系统,影响了碳纤维汽车的开发进程,满足不了工业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完成样件送取和零部件胶接的碳纤维汽车零部件胶接控制系统及其方法,基于加热模块实现碳纤维零部件的胶接,达到汽车轻量化的目的,自动化程度高并且胶接过程高效,提高了碳纤维汽车的装配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纤维汽车零部件的胶接控制系统,模块包括:主控制模块和工作模块,工作模块包括:人机交互模块即HMI模块、搬运模块、模压模块、传送模块、胶接机器人模块、等温控制模块和加热模块;
其中,主控制模块与每个工作模块进行无线和/或有线连接;并接受各工作模块的信号以及向各工作模块发送控制信号;
HMI模块,用于设定胶接温度阈值;
搬运模块,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将多个工作件分别搬运至胶接工位;
模压模块,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固定多个工作件;
传送模块,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将模压模块传送至胶接工位;
胶接机器人模块,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对工作件的待胶接面进行涂胶;
等温控制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模拟工作件的模拟件和温度探头,其中,的模拟件设有对应于待胶接面位置的等温模拟点,并且温度探头被设置成探测等温模拟点的温度;并且等温控制模块将等温模拟点的探测信号反馈给主控制模块;以及
加热模块用于加热模拟件和工作件。
在另一优选例中,等温控制模块中,的等温模拟点的数量为5-50个,较佳地10-30个。
在另一优选例中,主控制模块基于等温控制模块反馈的等温模拟点的温度探测信号,控制加热模块的工作。
在另一优选例中,模拟件和工作件处于相同或同一加热条件。
在另一优选例中,的加热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加热部件,并且的加热工作包括:增加、减少、维持、开启和/或停止一个或多个加热部件的加热。
在另一优选例中,加热模块基于等温控制模块反馈的等温模拟点的温度探测信号,同时进行加热和停止加热。
在一优选例中,模拟件与工作件形态一致。
在另一优选例中,模拟件具有多个模拟件,并且多个模拟件的组合构成与工作件形态一致或对应的结构。
在另一优选例中,加热模块和等温控制模块构成加热模块。
在另一优选例中,温度探头与的等温模拟点是导热接触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71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