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爽滑不粘EVA复合薄膜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5581.0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66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开源塑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27/08;B32B27/32;B32B2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爽滑不粘 eva 复合 薄膜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爽滑不粘EVA复合薄膜,属于膜层材料的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爽滑不粘EVA复合薄膜,具有通过流延共挤工艺形成A/B/C三层结构,其中含有二氧化硅、二甲基硅油和滑爽剂,且以各层的原料总重量计,含量为0.10~0.20wt%的滑爽剂,所述滑爽剂由0.04~0.12wt%的芥酸酰胺,0.01~0.10wt%的油酸酰胺和0.01~0.10wt%的乙撑双油酸酰胺组成。本发明的爽滑不粘EVA复合薄膜不仅力学性能指标良好,而且具有更高的即时防粘性能、更好的中后期防粘爽滑性能、更低的表面摩擦系数,通过添加颜料、抗菌剂等不同添加剂可用于保温棚膜、包装袋等不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层材料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爽滑不粘EVA复合薄膜。
背景技术
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乳白色、无味、无毒、无臭且表面无光泽的粉末,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许多支链结构,尤其是短支链的存在能够有效抑制聚乙烯PE分子的结晶,使其结晶度低于聚乙烯。作为聚乙烯的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一般其中的醋酸乙烯(VA)含量在5%~45%之间,与聚乙烯相比,EVA由于在分子链中引入了醋酸乙烯单体,降低了高结晶度,提高了柔韧性、抗冲击性,透明性和表面光泽性好,化学稳定性良好现有技术通常将EVA与LDPE混合并采用吹塑工艺来制备薄膜材料,例如CN102922839A和CN102369854A均公开了由包括EVA和LDPE吹塑而成的EVA多层复合薄膜,另外为了减少粘连,CN104972679A公开了EVA多层复合薄膜,其中添加了作为爽滑剂的乙烯基双硬脂酰胺、油酸酰胺,虽然其在制备时能够保证膜与膜,以及膜与模具之间的粘连问题,但其中后期的防粘性较差,有时还需要撒粉防粘连撕裂,而且乙烯基双硬脂酰胺中含有不稳定的双键,会导致氧化不稳定性。虽然现有技术多采用吹塑方法制备EVA复合薄膜,但通过吹塑工艺制备的薄膜薄厚公差大,透明度光泽性差,物料损耗也变大,而用流延法成型的薄膜,厚度比吹塑薄膜均匀,而且透明性好,热封性好,时候用作包装和热封的薄膜材料,但在现有技术中,采用流延工艺制备的薄膜强度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流延法制备的具有良好机械性能(包括拉伸强度)爽滑不粘EVA复合薄膜。
为了解决发明所述的技术问题并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爽滑不粘EVA复合薄膜,具有A/B/C三层结构,其中B层为芯层,所述A层和C层分别形成在B层的上表面上和B层的下表面下;其特征在于:所述A/B/C三层结构通过流延共挤工艺形成,并且所述A层、B层和C层均包括:以各层的原料总重量计,含量为0.10~0.20wt%的滑爽剂,所述滑爽剂由0.04~0.12wt%的芥酸酰胺,0.01~0.10wt%的油酸酰胺和0.01~0.10wt%的乙撑双油酸酰胺组成。
具体来说,所述A层的原料组分包括80.0~99.0wt%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0~19.5wt%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0.10~1.0wt%的二氧化硅,0.05~0.25wt%的二甲基硅油,0.04~0.12wt%的芥酸酰胺,0.01~0.10wt%的油酸酰胺和0.01~0.10wt%的乙撑双油酸酰胺。
具体来说,所述C层的原料组分包括80.0~99.0wt%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0~19.5wt%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0.10~1.0wt%的二氧化硅,0.05~0.25wt%的二甲基硅油,0.04~0.12wt%的芥酸酰胺,0.01~0.10wt%的油酸酰胺和0.01~0.10wt%的乙撑双油酸酰胺。
其中,所述A层和C层的原料组成相同或不同。
其中,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密度为0.91~0.95 g/cm3,熔体指数为0.50~10.0 g/10 min,VA含量为12~22wt%。
其中,所述二氧化硅和芥酸酰胺以母粒的形式添加到原料组分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开源塑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开源塑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55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雕花封板及其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杀菌的粘尘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