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出渣装置和垃圾焚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5357.1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2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付志臣;邵哲如;韩乃卿;周飞飞;吴明;刘永付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44 | 分类号: | F23G5/44;F23J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 代理人: | 高伟;赵楠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苏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渣装置 垃圾焚烧炉 短结构 结构柱 槽钢组 主体框架结构 对置设置 现场安装 有效释放 热应力 出渣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出渣装置和垃圾焚烧炉。该出渣装置包括对置设置的至少两对长结构柱和短结构柱,所述长结构柱和所述短结构柱之间通过H型钢和槽钢组连接以形成主体框架结构,其中所述长结构柱,短结构柱,H型钢和槽钢组均为型钢。该出渣装置和垃圾焚烧炉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有效释放热应力,有利于现场安装,同时使出渣更顺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焚烧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出渣装置和垃圾焚烧炉。
背景技术
我国人口众多,伴随着人口的城市化,生活垃圾产量不仅基数大,而且增长迅速,但我国对于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能力仍然面临很大的缺口。对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处理是当前以及今后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由于对生活垃圾减量化明显,同时又能够利用余热发电实现资源化,另外又能够控制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我国已有多种生活垃圾焚烧炉排在使用,现有的垃圾焚烧多采用机械式垃圾焚烧炉。生活垃圾焚烧炉排炉是指采用炉排方式对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的装置;出渣装置是指生活垃圾焚烧炉垃圾进料装置
出渣装置是大型垃圾焚烧炉重要的组成部分,垃圾吊从料仓吊起垃圾落入料斗内,通过出渣装置把垃圾传输到给料炉排装置上。出渣装置对结构强度、耐磨性、热应力、使用空间、运输等方面都有很高要求。出渣装置是大型焚烧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炉渣排放的稳定性和顺畅性对垃圾焚烧效果有很大影响。
目前市场上的出渣装置类型很多,最常见的结构由料斗、溜槽、膨胀节、挡板门等部分组成。国内市场上的大型垃圾焚烧炉出渣装置仅实现了普通的出渣功用,未对诸如结构加强方式、热膨胀释放方式、安装方式和出渣角度之类的关键要素进行科学深入的优化研究。
本发明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对上述要素进行深入研究,在如上方面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新结构的出渣装置和垃圾焚烧炉。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针对现有工艺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出渣装置,其包括:对置设置的至少两对长结构柱和短结构柱,所述长结构柱和所述短结构柱之间通过H型钢和槽钢组连接以形成主体框架结构,其中所述长结构柱,所述短结构柱,所述H型钢和所述槽钢组均为型钢。
可选地,所述槽钢组至少为四条,上下间隔设置于所述对置设置的至少两对长结构柱和短结构柱上。
可选地,该出渣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两对长结构柱和所述短结构柱之间的所述主体框架结构之下的落渣面结构,所述落渣面结构包括对置设置的第一侧板结构和对置设置的第二侧板结构,所述第一侧板结构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第二侧板结构与水平面之间存在倾斜夹角。
可选地,该出渣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侧板结构上的加强结构。
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结构和所述第二侧板结构外侧面上的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结构内侧面上的轻轨组件。
可选地,所述轻轨组件的顶面高于H型钢和槽钢组所在的平面。
可选地,该出渣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落渣面结构之下的热应力释放结构。
可选地,所述热应力释放结构包括膨胀节,所述膨胀节的上部与所述侧板结构通过焊接连接,所述膨胀节的下部与落渣井连接段连接。
可选地,所述轻轨组件内部填充有耐火材料。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板结构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夹角为48°至7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其包括根据上述的出渣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53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点光源的轴承钢球表面平整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