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聚苯醚树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4925.6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02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孟运东;徐莹;方克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48 | 分类号: | C08G65/48;C08L71/12;C08L63/00;C08K13/04;C08K7/00;C08K7/14;C08J5/24;B32B15/20;B32B15/08;B32B27/18;B32B27/06;B32B7/12;B32B3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侯桂丽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聚苯醚树脂 碳氢化合物 树脂体系 碳元素 长碳链结构 层压板材 介电常数 耐热性能 金属箔 聚苯醚 相容性 粘结性 树脂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聚苯醚树脂及其应用,该改性聚苯醚树脂具有长碳链结构,其包含至少一组碳元素大于3的碳氢化合物群。本发明通过采用结构中包含至少一组碳元素大于3的碳氢化合物群的改性聚苯醚树脂,不仅可以增加聚苯醚与其他树脂之间的相容性,对树脂体系的分相“海岛”现象有明显的改善,而且有助于降低层压板材的介电常数和损耗,并且可以提高树脂体系对金属箔的粘结性,保持了板材的耐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覆铜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性聚苯醚树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聚苯醚树脂具有很好的耐热性、介电性能和韧性,在层压板等复合材料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途。但是,由于聚苯醚与传统的热固性树脂之间存在极性差异,相容性较差,易于分相,因此聚苯醚的应用存在各种难度。为了增强聚苯醚与热固性树脂之间的相容性,多篇专利中提出了解决方案,但在可行性和成本等方面都有不足。
CN1458963A中提到PPO与三烷基三聚氰酸酯固化物形成IPN结构,其PPO结构中侧链上与苯环链接的为H或可能各自不同的1至3个碳氢化合物群;CN102206415中提到一种氰酸酯、氮氧杂环化合物和聚苯醚,其所用聚苯醚的结构中侧链上为H或甲基。
诸多专利中对侧链的基团一般定义为H或1至3个碳氢化合物群,或不做限定。但是该类聚苯醚树脂与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的相容性较差,常在固化物中存在分相的“海岛”现象,影响树脂基体的均匀性,对电性能、耐热性等造成负面影响。
CN102702680A中提到一种聚苯醚与环氧树脂的组合物,其所用聚苯醚的分子量较小,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较好,但其Df偏高;CN103102484A中提到了一种可交联的聚苯醚树脂,其结构中侧链上与苯环链接的也是H或1至3个碳氢化合物群;CN105419348A中提到一种端基环氧基改性的聚苯醚树脂,其聚苯醚结构侧链位置是H或1至8个碳氢化合物群,但是未描述其侧链位置碳氢化合物群的存在意义,而且在常用的聚苯醚树脂的结构中间部分改变其侧链的碳氢化合物群是一件较复杂的工艺。
目前的技术中,一般采用降低聚苯醚的分子量,或在聚苯醚的端基引入反应基团,以改善聚苯醚与热固性树脂的相容性,但对板材的介电性能等造成负面影响,且改善效果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长碳链结构的改性聚苯醚树脂,其不仅可以增加聚苯醚与其他树脂之间的相容性,而且有助于降低层压板材的介电常数和损耗,并且可以提高树脂体系对金属箔的粘结性。
发明人为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反复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采用结构中包含至少一组碳元素大于3的碳氢化合物群的聚苯醚树脂,并将其与环氧树脂、固化剂、固化促进剂及其他可选地物质适当混合而得到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可达到上述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性聚苯醚树脂,所述改性聚苯醚树脂结构中包含至少一组碳元素大于3的碳氢化合物群。
本发明采用结构中包含至少一组碳元素大于3的碳氢化合物群的聚苯醚树脂,不仅可以增加聚苯醚与其他树脂之间的相容性,对树脂体系的分相“海岛”现象有明显的改善,而且有助于降低层压板材的介电常数和损耗,并且可以提高树脂体系对金属箔的粘结性,保持了板材的耐热性能。
根据本发明,所述聚苯醚树脂结构中包含至少一组碳元素大于3的碳氢化合物群,例如可以是一组、两组或多组碳元素大于3的碳氢化合物群,其中关于碳氢化合物群的碳元素数目,例如可以是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
本发明中,所述聚苯醚树脂结构中优选包含至少一组碳元素大于6的碳氢化合物群,进一步优选包含至少一组碳元素大于9的碳氢化合物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49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