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构建任务处理路径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4893.X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85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田霖;卓蕊潋;周一青;石晶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W16/10 | 分类号: | H04W16/10;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10019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建 任务 处理 路径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从多个处理资源池中构建任务处理路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任务需求确定任务处理路径,其中,所述任务处理路径包含从所述多个资源池中选择的处理单元;基于所述任务处理路径查找所述处理单元的对应的目的地址;向所述处理单元发送通知消息,其中所述通知消息中包含所述处理单元的数据流将要发送的目的地址。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按需、高效的构建任务处理路径,以完成传输数据流的交换路径的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构建任务处理路径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蜂窝网络采用垂直式的网络架构模型,小区的资源采用垂直独立的资源分配方式,如图1a所示,在GSM、TDSCDMA、LTE的基站中,分别将协议处理、基带处理、射频处理组成小区,并通常以小区的峰值负载需求作为小区的容量指标来分配资源。在这种架构下,不同基站之间不能共享处理资源,并且各小区的实时负载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有巨大的不均匀性。空闲的网络资源往往不能为其他基站所用,造成网络资源利用率低,只能通过增加基站数目,密集部署基站来应对日益增长的移动数据量的需求。
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移动网络运营成本,人们开始研究水平共享式网络架构,如图1b所示,在该架构下,采取资源水平池化的概念,将各种类型的基站资源构成处理资源池,接受统一的资源管控,进行灵活的调配。例如,可以采用多模基站的通用架构将GSM、TDSCDMA、LTE中的资源作为统一的资源池,如形成射频处理资源池(射频处理1、射频处理2和射频处理3)、基带处理资源池和协议处理资源池,以通过动态组合射频处理资源、基带处理资源和协议处理资源形成小区,完成对目标区域的覆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只需要对相应的处理单元进行配置加载或升级定制,就可以重用现有的基础设施,从而满足网络升级和发展的需求。
然而,在目前的水平共享式的网络架构中,资源池中各处理单元之间一般采用较为成熟的互连网络设计,如图2所示,基带处理资源池中的DSP处理单元之间、不同机箱之间通过串行RapidIO(sRIO)实现互联,射频处理资源池与基带处理资源池之间通过CPRI(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协议实现互联,基带处理资源池与协议处理资源池之间通过光纤或者以太网进行互联。在此示例中,如果任务处理的路径(或称数据流的传输路径)是从射频处理单元2(简称RRU2)到基带处理单元1(简称BBU1),再到协议处理单元1(简称PPU1),则中间需要经过CPRI交换机、sRIO交换机和以太网交换机。为了完成数据流的传输,需要配置处理单元之间的数据交换路径。例如,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RRU2的配置接口,手动为RRU2配置BBU1的地址;通过BBU1的配置接口,为BBU1配置PPU1的地址,然后,RRU2在数据包生成后填充BBU1的地址为目的地址,BBU1在数据报生成后填充PPU1的地址为目的地址。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方法是针对各个互联网络分别配置连接关系,任务处理路径中各处理单元的地址需要分别获取。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地址的获取时间可能不同步,从而可导致任务处理路径初期的建立错误;二是由于各个交换机的互联和交换机制不同,如图2所示,RRU2与BBU1之间的交换机制为CPRI交换,BBU1与PPU1之间的交换机制为RapidIO交换,其采用不同的地址定义,使得配置操作复杂,实现困难;三是当任务处理路径改变时,需要重新手动进行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灵活动态地构建任务处理路径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从多个资源池中构建任务处理路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基于任务需求确定任务处理路径,其中,所述任务处理路径包含从所述多个资源池中选择的处理单元;
步骤2:基于所述任务处理路径查找所述处理单元的对应的目的地址;
步骤3:向所述处理单元发送通知消息,其中所述通知消息中包含所述处理单元的数据流将要发送的目的地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48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降低SRVCC切换时延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通信干扰处理方法及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