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地铁屏蔽门模拟平台的系统级控制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4163.X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08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姚德臣;杨建伟;庞志芬;李欣;王金海;刘传;祝赫锴;吕中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B1/02 | 分类号: | B61B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卫麟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地铁 屏蔽门 模拟 平台 系统 控制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地铁屏蔽门模拟平台的系统级控制试验方法,首先通过搭建包含多个屏蔽门、屏蔽门控制系统、蓄电池、充电器、指示灯组的屏蔽门模拟平台,然后对模拟平台进行系统级控制试验,在验证各屏蔽门能进行自适应学习且系统运行正常后,进行模拟试验,通过各指示灯的显示状态以及仪器表的数值显示值判断系统故障状态。通过在近乎真实模拟环境中反映屏蔽门故障,为城轨交通日常实际运营提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故障诊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屏蔽门的故障诊断试验平台的系统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屏蔽门系统是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设置于车站站台边缘的一种安全装置。它将列车与车站站台候车区域隔离开来,在列车到达和出发时可自动开启和关闭,为乘客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候车环境。全封闭式屏蔽门是一道自上而下的玻璃隔离墙和活动门,沿着车站站台边缘和两端头设置,能把站台候车区与列车进站停靠区完全隔离。这种屏蔽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增加安全性、节约能耗以及降低噪音等。
屏蔽门的运行可靠性直接影响乘客的人身安全,而目前国内各大城市地铁日常运营的过程中,时常出现屏蔽门故障的现象,轻则造成经济损失、人员受伤,重则导致人员致残、身亡。屏蔽门的故障往往发生在瞬间,有时尽管做出快速补救措施,但也无法挽回已造成的伤害,显然,预测屏蔽门的故障尤其重要。因此,屏蔽门的模拟试验台的建立以及故障模拟试验极为必要。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屏蔽门的故障诊断方法大多基于理论研究及数据分析,搭建真实的屏蔽门模拟系统比较少,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模拟真实屏蔽门系统的系统级控制试验方法,旨在近乎真实模拟环境中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屏蔽门故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地铁屏蔽门模拟平台的系统级控制试验方法,目的是通过模拟地铁屏蔽门各种真实运行状态下的故障形态,分析屏蔽门工作机理,保证地铁屏蔽门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模拟平台包括多个屏蔽门、屏蔽门控制系统、蓄电池、充电器、指示灯组,屏蔽门控制系统包括站台就地电源系统控制柜、手动单门控制单元、门控单元、系统级控制单元、站台级控制单元、继电器组等,所述系统级控制单元盘面上包括电源开关、电源切换开关、控制级选择开关、上下行选择开关、零速信号按钮;该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将站台级控制单元的电源和手动单门控制单元的电源保持关闭;
(2)将电源切换开关置于电网位置,并将控制级选择开关置于系统级位置;
(3)将上下行选择开关置于下行位置,并将系统级控制单元电源置于打开位置,各屏蔽门进入自适应状态;
(4)待各屏蔽门自适应结束,按零速信号按钮一次;
(5)将上下行选择开关置于上行位置,若只有上行指示灯亮,则判断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进入步骤(11);若上、下行指示灯都亮,则进入步骤(6);
(6)系统重置,并进入模拟型运行模式:将电源切换开关置于电网位置,进入步骤(7);将电源切换开关置于蓄电池位置,进入步骤(10);
(7)不按零速信号按钮,进入步骤(8);按零速信号按钮进入步骤(9);
(8)将系统级控制单元电源置于打开位置,各屏蔽门完成自适应学习后保持关闭状态,继电器组工作;若电压指示表、电流指示表的显示值处于正常范围,且系统级控制指示灯亮、下行指示灯亮,则进入步骤(11),否则进入步骤(12);
(9)按零速信号按钮2秒后,继电器组工作;若5秒后转速表显示值减为0、各屏蔽门自动打开、电压指示表、电流指示表、转速表的显示值处于正常范围、系统级控制指示灯亮、下行指示灯亮,且又经20秒后,各屏蔽门自动关闭,则进入步骤(11),否则进入步骤(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41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