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加载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3171.2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8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蔡启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多沐汽车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61 | 分类号: | G06F8/61;G01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宁宁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加载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加载方法及装置,应用于数字化检具,属于样件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主控模块获取可编程处理模块发送的配置代码,加载配置代码,以初始配置程序,并生成加载指令至可编程处理模块。主控模块获取可编程处理模块发送的加密配置代码,并根据预设规则解密加密配置代码。主控模块将解密的加密配置代码发送至可编程处理模块,以使可编程处理模块加载解密的加密配置代码,以运行敏感配置数据程序。通过主控模块解密该加密配置代码,再加载运行该加密配置代码,故能够有效提高敏感配置数据在储存以及加载时的安全性。因此,能够有效的提高数字化检具在实际使用中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样件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加载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制造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检具已经在各加工制造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检具能够通过自身的测量标尺对生产制造的各零部件进行检测,以通过检测结果的读数判断生产制造的各零部件是否合格。现有技术中,目前的检具的检测方法绝大多数为通过人工使用检具对各零部件进行检测,并将各零部件的检测是否合格进行记录。该方法虽然能够获得各零部件检测的数据,并将数据进行记录。目前检具技术中,将检测数据进行记录大多通过人工手动记录,或通过存储设备进行简单的储存。人工的手动记录,虽然能有效的将数据记录下,但由于人员的失误可能造成数据遗失,从而严重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进而也影响了检具的适用性。此外,通过存储设备将检测数据储存,虽然能防止数据的丢失,但储存设备可能被黑客攻击,从而导致产品的检测数据落入不法分子或竞争对手手中,进而也影响了检具的适用性。
因此,如何能够有效的提高检具在实际使用中的适用性是目前业界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加载方法及装置,其能够有效的提高数字化检具在实际使用中的适用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加载方法,应用于数字化检具,所述数字化检具包括:主控模块、可编程处理模块、负载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可编程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和所述存储模块耦合,所述负载模块与所述可编程处理模块耦合,所述方法包括:所述主控模块获取并加载所述可编程处理模块发送的配置代码,以运行初始配置程序,并生成加载指令至所述可编程处理模块。所述主控模块获取所述可编程处理模块发送的加密配置代码,并根据预设规则解密所述加密配置代码。所述主控模块将解密的所述加密配置代码发送至所述可编程处理模块,以使所述可编程处理模块加载解密的所述加密配置代码,以运行敏感配置数据程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加载方法,应用于数字化检具,所述数字化检具包括:主控模块、可编程处理模块、负载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可编程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和所述存储模块耦合,所述负载模块与所述可编程处理模块耦合,所述方法包括:所述可编程处理模块基于限制访问状态断开与所述负载模块的耦合,获取所述存储模块中的配置代码,并将所述配置代码发送至所述主控模块。所述可编程处理模块根据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加载指令获取所述存储模块中的加密配置代码,并将所述加密配置代码发送至所述主控模块。所述可编程处理模块基于访问状态与负载模块耦合,获取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解密的所述加密配置代码,并根据解密的所述加密配置代码运行敏感配置数据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多沐汽车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多沐汽车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31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