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场逸散出的含VOCs废气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42127.X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6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梁凯;崔亚军;王健;向修传;冯宝林;许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53/48;B01D53/72;B01D53/81;B01D53/8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处理场 逸散 洁净气体 吸附 废气排放标准 分类收集 干法脱硫 净化效率 吸附床层 吸附净化 运行费用 净化气 生物法 脱硫段 床层 净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场逸散出的含VOCs废气的处理方法,属于VOCs废气的净化领域。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污水处理场逸散的含VOCs废气按高浓度VOCs废气和低浓度VOCs废气分类收集;所述高浓度VOCs废气首先进入脱硫段床层进行干法脱硫,然后再进入吸附床层进行吸附净化,得到吸附后的洁净气体;将所述吸附后的洁净气体与所述低浓度VOCs废气混合,并通过生物法工艺进行处理。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同时处理污水处理场逸散的高、低浓度VOCs废气,且净化气满足国家对污水处理场废气排放标准的相关要求,具有运行费用低、操作温度低、净化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VOCs废气的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场逸散出的含VOCs废气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炼油、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场各构筑物会向空气中逸散出的含恶臭的废气,这类污水处理场逸散的废气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英文缩写VOCs)、硫化氢、硫醇、硫醚等各类污染物。此类废气不仅会导致区域空气质量下降,而且其中的某些成分会刺激人体的呼吸道系统、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长期接触这类废气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对上述由污水处理场逸散出的含VOCs废气进行处理。
由于污水处理场逸散的含VOCs废气污染物浓度波动较大,且各构筑物逸散的废气中VOCs浓度差异较大,适宜的能够同时对高浓度和低浓度的VOCs废气的处理技术有限。现有技术中,处理含VOCs废气治理方法主要有焚烧法、催化燃烧法、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生物法等,但这些方法均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并不能很好的对污水处理场产生的含VOCs废气进行治理。专利文献CN1393283A公开了一种含可燃性组分废气的净化方法,该净化方法虽然采用预处理(脱硫)-催化燃烧-尾气部分回流的工艺可将浓度较高、成分复杂的废气进行净化,但是不适用于处理含较低VOCs浓度的废气。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专利文献CN1393283A采用催化燃烧法净化废气,当处理低VOCs浓度的废气时,完全靠电加热器加热废气达到反应温度,存在操作温度高、运行费用大的问题。且该净化方法中催化燃烧反应器采用贵金属作催化剂,而由于污水处理场逸散出来的废气成分复杂,容易导致催化剂中毒失效。因此不能很好地同时处理污水处理场逸散的高浓度和低浓度的VOCs废气。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同时处理污水处理场逸散出的含高、低浓度VOCs废气的处理方法,具有运行费用低、操作温度低、净化效率高等优点。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场逸散出的含VOCs废气的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污水处理场逸散的含VOCs废气按高浓度VOCs废气和低浓度VOCs废气分类收集;
所述高浓度VOCs废气首先进入脱硫段床层进行干法脱硫,然后再进入吸附床层进行吸附净化,得到吸附后的洁净气体;
将所述吸附后的洁净气体与所述低浓度VOCs废气混合,并通过生物床层进行处理。
在所述吸附床层的吸附达到饱和之后,利用水蒸汽对所述吸附床层上的吸附剂进行解吸得到混合蒸气;解吸后的所述混合蒸汽进入冷凝器换热降温,形成冷凝液和不凝气,并且所述不凝气与所述吸附后的洁净气体、所述低浓度VOCs废气混合,并通过所述生物床层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冷凝液进行后处理,获取所述冷凝液中的有机溶剂,将不溶于水的所述有机溶剂排入废液储罐或与废水直接混合排入污水处理厂上游构筑物。
优选地,所述对所述冷凝液进行后处理包括将所述冷凝液排入分层槽,得到不溶于水的所述有机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21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