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腐安全油管接箍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41840.2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1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剪树旭;剪新;刘海波;张少培;龚润民;陈伟;罗凯文;王鸿;袁万胜;何川;杨淑英;张凤波;张春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2 | 分类号: | E21B17/02;C23F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赵燕力,王春光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腐 安全 油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油工程技术中油管接箍领域,具体是一种防腐安全油管接箍。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油田稠油、稀油、高凝油开发生产中的井液高含水、高矿化度等物理化学特性可造成油井杆管腐蚀严重。这情况将导致管柱因腐蚀严重而引起抽管柱断拖或者腐蚀穿孔,造成检泵作业,致使油井产量降低甚至无法开采并易引发安全及环保事故。现有油管接箍虽然通过表面防腐处理具备自身的防腐蚀功能,但它不具备防止与之相连油管的腐蚀的功能。同时由于油田稠油、稀油、高凝油开发生产中由于各种原因,个别井由于地层漏失严重使得压井液进入地层有可能可燃性气体进入油套的环形空间,当油管柱入井时因摩擦而产生的火花有一定几率引燃环空内的可燃气体而导致安全事故。现有油管接箍不具备防止因摩擦而产生火花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腐安全油管接箍,以防止相连的油管腐蚀并避免下井时产生火花。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腐安全油管接箍,防腐安全油管接箍包括:本体;阳极金属套管,固定套设在本体外;防火花套管,固定套设在本体外,防火花套管的一端与阳极金属套管的一端抵接,防火花套管的外径大于本体的外径。
进一步地,本体为阶梯管状,本体包括小径段和大径段,小径段的外径小于大径段的外径,阳极金属套管和防火花套管均套设在小径段,防火花套管的外径大于大径段的外径。
进一步地,防火花套管的外径大于大径段的外径5mm。
进一步地,小径段与大径段之间形成连接端面,阳极金属套管的另一端与连接端面抵接,阳极金属套管的外径与大径段的外径相等。
进一步地,阳极金属套管的一端设置有倾斜接触面,防火花套管的一端设置有与倾斜接触面配合的倾斜配合面。
进一步地,防火花套管采用工程塑料制成。
进一步地,阳极金属套管为铝合金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本体的一端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段,本体的另一端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油管与防腐安全油管接箍连接下井时,由于设置外径较大的防火花套管,可以避免下放时因摩擦而产生火花,当油管与防腐安全油管接箍下放到井液中时,阳极金属套管与油管形成新的宏观电池,从而通过消耗阳极金属套管来保护上述油管,达到防止相连的油管腐蚀的目的。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防腐安全油管接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本体;2、阳极金属套管;3、防火花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腐安全油管接箍,防腐安全油管接箍包括本体1、阳极金属套管2和防火花套管3。阳极金属套管2固定套设在本体1外。防火花套管3固定套设在本体1外,防火花套管3的一端与阳极金属套管2的一端抵接,防火花套管3的外径大于本体1的外径。
油管与防腐安全油管接箍连接下井时,由于设置外径较大的防火花套管3,可以避免下放时因摩擦而产生火花,当油管与防腐安全油管接箍下放到井液中时,阳极金属套管2与油管形成新的宏观电池,从而通过消耗阳极金属套管2来保护上述油管,达到防止相连的油管腐蚀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阳极金属套管2的组成成分质量百分比为:铟0-0.1%;锌2-5%;锡2-5%;其余为铝。本体1的材质和对应的连接的油管材质均为P110(P110为油田管材一种现有专用材质)。防火花套管3采用工程塑料制成。
其中,上述阳极金属套管2采用铸造工艺铸造于本体1上。铸造温度为700~750摄氏度,空冷到室温。在将之放入退火炉内进行去应力退火,退火温度300~400摄氏度。防火花套管3通过注塑机热固在本体1外表面上,防火花套管3的耐磨性、自润滑性较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18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防水隔热铝合金窗
- 下一篇:旋转动力修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