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充电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40295.5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6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田瑜;江文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昊翔电能运动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充电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无线充电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选用锂电池作为电源,比如,现行的手机大多数都是使用锂电池的,原因在于,锂电池具有高储存能量密度,使用寿命长,有可以使用10000次的记录,并具备高功率承受力,自放电率很低,高低温适应性强,而且,绿色环保,在生产、使用和报废的过程中都不产生任何铅、汞、镉等有毒有害的重金属物质,因此,近年来锂电池使用广泛。
在锂电池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为其进行充电,以保证锂电池有足够的电量供应。在进行充电时,首先,需要将充电模块通过充电线与装有锂电池的设备进行连接,之后,将充电模块与电源进行连接,即将充电模块的插头插到充电插座上;当充电模块已经充好电后或者需要临时使用充电模块时,拔掉充电模块的插头即可。但是,在上述充电过程中,充电模块和充电模块之间只是通过充电线连接,充电模块和充电模块在充电过程中出现的异常(例如,电压过高或电流过大等),无法及时获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无线充电装置及系统,通过电池管理模块和显示模块等的设置,使得充电模块能获取正在充电的锂电池的充电情况。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依次电连接的电池管理模块、传输模块、充电模块和显示模块;
电池管理模块,用于实时采集锂电池的充电电压;
传输模块,用于将充电电压发送给充电模块;
充电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充电电压调整充电电流;
显示模块,用于将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进行显示。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传输模块包括无线发送单元;
无线发送单元连接在电池管理模块和充电模块之间,用于将充电电压无线传输给充电模块。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传输模块还包括无线接收单元;
无线接收单元与无线发送单元相连,用于接收充电电压。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充电模块包括相连接的电压检测单元和电压报警单元;
电压检测单元,用于判断充电电压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
电压报警单元,用于当充电电压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向显示模块发送电压报警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充电模块还包括电流检测单元和电流报警单元;
电流检测单元,用于判断充电电流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
电流报警单元,用于当充电电流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向显示模块发送电流报警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电池管理模块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电池连接单元和电池监测单元;
电池连接单元,用于存放多个需要充电的锂电池;
电池监测单元,用于采集每个锂电池的充电电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相连接的存储模块和输出模块,其中,存储模块与充电模块相连;
存储模块,用于对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的数值实时进行存储;
输出模块,用于将存储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进行打印输出。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充电模块还包括电流控制键和开关键;
电流控制键,用于调节充电电流的大小;
开关键,用于当检测到有锂电池接入电池管理模块时,使充电模块与电池管理模块之间的连接导通;
开关键,还用于当充电电压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使充电模块与电池管理模块之间的连接断开。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显示模块设置在充电模块的正面。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上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和用电设备;
无线充电装置与用电设备连接,用于为用电设备进行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昊翔电能运动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昊翔电能运动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02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