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路由维护方法和路由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0188.2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9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梅;黄礼莲;白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703 | 分类号: | H04L12/703;H04L12/741;H04L12/751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许蓓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由 维护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由维护方法和路由设备,涉及计算机网络领域。其中的路由维护方法包括:第一路由设备获取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之间链路的链路状态,第一路由设备与第二路由设备之间还包括其他路由设备;如果链路状态为链路故障,第一路由设备将本路由设备中的故障链路涉及的路由表项设置为去激活状态,并且将本路由设备中的故障链路涉及的转发表项删除,以便第一路由设备采用故障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进行数据传输。通过根据整条链路的情况对路由进行维护,能够排除链路中因非邻近节点故障或非邻近路段故障导致的无效路由,保证了路由维护结果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路由维护方法和路由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可以根据路由的出接口,即链路对应的本端的物理端口的状态判断链路是否可用。理论上,当路由出接口的状态从down切换到up后就可以使用此条链路。
然而,实际上路由出接口up并不代表链路可用。例如,在本端设备和对端设备使用一层或二层设备连接,或者中间有多跳路由设备时,利用路由出接口状态检测下一跳是否可用的方法无法检测下一跳的连通性。从而,如果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路由维护,当路由出接口的状态为up而链路却出现异常时,依赖该接口状态的路由也是激活状态,导致本端设备通过该路由进行数据传输时,对端设备无法接收到所传输的数据,从而造成传输数据的丢失,甚至是网络中断。
此外,目前业界还采用基于路由表项与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交互的方式,通过查看路由的下一跳地址对应的ARP表项是否存在,从而决定是否将该路由激活。然而,该方法虽然易于部署,但是只能检测本端设备与路由中下一跳地址所在的设备之间的链路,如果设备到达路由中的目的地址需要多跳时,就无法实现检测,使检测结果无法反映链路的情况。如果通过ARP表项的查看结果来进行路由维护,很可能造成传输数据的丢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路由维护结果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路由维护方法,包括:第一路由设备获取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之间链路的链路状态,第一路由设备与第二路由设备之间还包括其他路由设备;如果链路状态为链路故障,第一路由设备将本路由设备中的故障链路涉及的路由表项设置为去激活状态,并且将本路由设备中的故障链路涉及的转发表项删除,以便第一路由设备采用故障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果链路状态为故障恢复,第一路由设备将本路由设备中的恢复正常的链路涉及的路由表项设置为激活状态,并且将本路由设备中的恢复正常的链路涉及的路由表项添加到转发表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路由设备部署有第一维护实体端点,第二路由设备部署有第二维护实体端点,第一维护实体端点和第二维护实体端点互为远端维护实体端点;第一路由设备获取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之间链路的链路状态包括:第一路由设备通过第一维护实体端点和第二维护实体端点互相发送的连通性检测报文,获取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之间链路的链路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路由设备将本路由设备中的恢复正常的链路涉及的路由表项添加到转发表中包括:第一路由设备查看恢复正常的链路涉及的路由表项中的下一跳地址是否有相应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如果下一跳地址有相应的MAC地址,第一路由设备将本路由设备中的恢复正常的链路涉及的路由表项添加到转发表中;如果下一跳地址没有相应的MAC地址,第一路由设备向下一跳地址发起地址解析协议请求;如果第一路由设备在发起预设次数以内的地址解析协议请求之后,获得了下一跳地址对应的MAC地址,第一路由设备将本路由设备中的恢复正常的链路涉及的路由表项添加到转发表中;如果第一路由设备在发起预设次数以内的地址解析协议请求之后,没有获得下一跳地址对应的MAC地址,第一路由设备将恢复正常的链路涉及的路由表项设置为去激活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01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