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软件定义IPv6过渡的流交互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39114.7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9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崔勇;张朝昆;李天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803 | 分类号: | H04L12/803;H04L12/813;H04L12/931 |
代理公司: | 61215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段俊涛<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软件 定义 ipv6 过渡 交互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是一种软件定义IPv6过渡场景中的流交互的优化方法,包括控制平面流转移和数据平面流转移两方面;本发明中提到的流优化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流交互负载,显著提高已有过渡技术的转发效率,从而推进IPv6过渡技术持续发展;本发明适用于包括DS‑Lite,Public 4over6,Lightweight 4over6,MAP‑E,NAT64等在内的主流过渡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软件定义IPv6过渡的流交互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IPv4地址资源已经枯竭,全球IPv4地址空间已于2011年2月全部分配完毕,IPv6成为了彻底解决地址空间匮乏的有效方案。由于IPv6与IPv4不兼容,如何从IPv4向IPv6平稳过渡成为了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目前,热门的IPv6过渡技术包括DS-Lite,Public 4over6、Lightweight 4over6、MAP-E、NAT64等。各个过渡机制的使用场景不一致,编制方式不统一,流粒度差别大,导致过渡技术无法灵活部署,各类过度设备通用性差。
软件定义网络(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是一种基于网络虚拟化的新型网络架构,其核心思想是将网络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开,从使网络变得更加灵活、智能。利用软件定义思想与IPv6过渡机制无关的数据平面与控制平面解耦合,所有过渡机制都通过控制平面统一配置,可以实现过渡技术的灵活部署。数据平面的转发设备仅需要通过流表定义规则执行相应的动作,支持每流级和每用户级在内的各个级别的流操作,有助于推进IPv6过渡的发展。
目前,基于软件定义的过渡机制的相关研究并没有解决流交互负载的问题,其处理新流的方式是将首个包头发给控制器,等待控制器下发流规则再进行转发,增加了交换机的内存消耗,产生了较大的时延。过多的流交互易造成控制器瓶颈,特别是在DS-Lite和NAT64等每流级过渡机制下问题更为突出。这主要是由于:
1、控制器处理流的方式未针对过渡技术特点设计。
2、交换机相对独立,在其规则存储空间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规则命中率无法实质提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软件定义IPv6过渡的流交互优化方法,包括控制平面流转移和数据平面流转移,可解决上述背景中软件定义IPv6过渡的流交互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软件定义IPv6过渡的流交互优化方法,包括控制平面流转移和数据平面流转移,其中:
所述控制平面流转移:
在控制平面,采用NAT局部控制来平衡流负载,将NAT设备的数据转发功能与映射机制分离,避免交换机与全局控制频繁交互造成的流处理瓶颈。NAT交换机仍然具有转发功能,NAT局部控制器负责管理映射表,每个NAT局部控制器负责所属主机的规则空间,使各NAT设备之间的规则空间不重叠;
所述数据平面流转移:
采用每个NAT设备的热备机作为伴随交换机,伴随交换机部署在NAT交换机的下一跳路径上,仅在NAT交换机上存储一部分最常用规则,NAT交换机根据流表中的字段进行排序,保留最活跃的规则,将非活跃规则推送到伴随交换机,尽量减少与NAT局部控制器的交互;
当用户端发送的流先来到CPE交换机中,查看是否有匹配的规则,如果没有,该流则被转发到伴随交换机中,进行规则匹配,如果伴随交换机没有规则命中,则该流会被转发到NAT局部控制器中进行处理。
所述控制平面流转移中,提前将绑定规则发到NAT交换机上,并周期性进行规则更新,仅当策略变化时,主控制器及时对每个NAT局部控制器进行策略更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91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活体取样针
- 下一篇:挤压式球头导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