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串口通信的无人机飞行仿真演示验证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38494.2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3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马铭泽;唐瑞琳;李梓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17/02 | 分类号: | G05B1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串口 通信 无人机 飞行 仿真 演示 验证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行仿真技术、无人机半物理仿真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串口通信的无人机飞行仿真演示验证平台。
背景技术
无人机作为近年来发展迅猛的航空领域,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军、民用的多个方面。相对于大型有人飞机的飞控系统,无人机的飞控系统结构相对简单,机载设备相对较少。因此,所以要求的设计周期较短,研制费用较低,研制流程较为简化。有人飞机型号普遍采用铁鸟半物理仿真试验平台对完整飞控系统的通信接口、控制律参数、逻辑等进行全面的试验验证来保证飞机飞控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铁鸟系统是一个复杂而昂贵的试验验证平台,机载设备通信接口数据一般通过特定的试验器或反射内存卡的方式与数字仿真数据之间进行转换,成本较高。而目前无人机飞控系统的研制过程主要是在利用数字仿真手段进行控制律设计的基础上,结合试飞验证的方式开展的。这就导致无人机飞控系统机载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验证不够充分,可靠性降低,并且试飞验证耗费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较高。目前无人机飞控系统普遍采用422、232等串口协议作为机载设备间的通信协议。本发明充分考虑无人机机载设备间普遍采用的串口通信方式,将飞行仿真技术和串口通信仿真技术相结合,建立无人机半物理仿真开发验证平台,结合数据监控计算机进行仿真状态监控与故障模拟仿真,并配合视景计算机和仪表计算机的显示,更加直观的演示验证无人机飞控系统设计状态,极大程度的将无人机飞控系统设计与系统验证融合开展,满足无人机飞控系统的研制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串口通信的无人机飞行仿真演示验证平台,结合飞行仿真技术和串口通信仿真技术,将主仿真计算机中的飞行仿真模型解算出的飞行参数通过串口通信模块仿真为飞控系统机载设备的串口通信形式,发送给飞控计算机进行控制律解算并形成控制指令,以实现无人机飞控系统半物理闭环仿真试验验证。通过数据监控计算机对闭环仿真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能够修改串口通信数据进行故障模拟仿真。结合视景和仪表显示更加直观的呈现闭环仿真的飞行状态,以满足飞控系统控制律开发要求以及机载设备接口测试要求。该发明可应用于无人机飞控系统开发与试验验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串口通信的无人机飞行仿真演示验证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飞行仿真计算机1、飞控计算机2、视景计算机3、仪表计算机4、作动器控制器5、地面操纵装置6和数据监控计算机7,其中:
所述主飞行仿真计算机1用于实现飞行仿真和串口仿真,主要包括飞行仿真模块101和串口通信模块102,飞行仿真模块101用于仿真飞机本体六自由度运动,串口通信模块102用于将飞行仿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转换为真实机载设备的串口通信协议数据格式与飞控计算机2和作动器控制器5以及地面操纵装置6交联;
所述飞控计算机2用于综合处理飞行仿真模块101解算出的飞机运动状态参数和地面站操纵装置6指令,进行控制律解算,输出飞行控制指令至作动器控制器5,通过串口通信协议与主飞行仿真计算机1和作动器控制器5交联;
所述视景计算机3用于以驾驶员视角显示实时飞行状态,与主飞行仿真计算机1以UDP通信方式交联;
所述仪表计算机4用于以通用仪表方式对飞行实时高度、速度、姿态角、位置等信息进行显示,与主飞行仿真计算机1以UDP通信方式交联;
所述作动器控制器5以串口通信方式与飞控计算机2交联,接收飞控计算机2的控制指令,驱动舵面运动并将舵面位置信息以串口形式发送给主飞行仿真计算机1;
所述地面操纵装置6用于进行人工操纵输入和飞行模态控制切换,如全自助、增稳、人工控制等模态转换;
所述数据监控计算机7用于提取串口通信模块102的通信数据,对串口通信数据进行监控和修改,使设计人员实时掌握各个串口的接收发送数据内容,并通过修改数据内容达到故障状态模拟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84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