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解的方法及专用热解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38121.5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1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赵钧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钧永 |
主分类号: | C10B53/00 | 分类号: | C10B53/00;C10B57/04;C10B5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4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解 热解系统 液体产物 硅碳化合物 加热效率 热解设备 设备造价 生产效率 有机质 耐用性 生物质 载热体 速热 | ||
1.一种生物质的热解方法,至少包括步骤:将固体载热体加热到较高的第一温度;将较高的第一温度的固体载热体和较低的第二温度的含有可热解成分的生物质在热解区域靠近、接触,使生物质中的可热解成分获得热量而热解,生成可冷凝和不可冷凝的可燃性气体,以及固体热解产物,该可燃性气体任选经进一步精制、裂解精制、净化、冷凝,可获得液体和气体燃料,其特征是,所述的固体载热体包含有硅碳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生物质和固体载热体在热解区域靠近、接触后,该生物质热解残余物、固体载热体和固体热解产物三者中至少任意两种,在30秒以内,优选15秒以内,并进一步优选5秒以内,被移出该热解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方法,其中,所述的固体载热体在传递热解热量后,任选在热解部位附近和输送至热解部位之外的加热装置两处之一被加热,其特征是,加热所述的固体载热体的方式,包括直接通电给固体载热体使其产生电热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解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固体载热体在传递热解热量后,其至少部分被单独输送出该热解区域,经任选的降温步骤,和第三温度的生物质接触,使第三温度的生物质升温和/或热解,其中,所述的第三温度低于第二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解方法,其中,所述的碳化硅固体载热体是颗粒状晶体或陶瓷碳化硅,颗粒尺寸优选0.01~50mm,并进一步优选0.3~3mm。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解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含碳化硅载热体其碳化硅含量占热载体质量比的50%以上,优选60~98%。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解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生物质和固体载热体的以流态化方式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热解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固体载热体的第一温度不超过580℃,优选480~530℃。
9.一种生物质热解专用系统,包含有至少一个热解仓,以及任选的含有加热部位的载热体再加热装置,所述的生物质在该热解仓和载热体进行热交换而热解,以及热解传热后的载热体在载热体再加热装置的加热部位被加热,在其特征是,该热解仓内或载热体再加热装置的载热体的承载部位至少设置有一组电极,用于在工作时将加热电流施加到所述的载热体上以加热载热体。
10.一种生物质热解专用系统,包含有至少一个热解仓、以及任选的载热体加热部位、载热体输送部位,其特征是,该热解仓、载热体加热部位、载热体输送部位中与载热体接触的部位,至少有一个包含有碳化硅材料构成的接触面,工作时载热体可接触该碳化硅接触面,以及,任选该接触面具有至少一个倾斜的表面,工作时,热解原料或载热体沿该表面向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钧永,未经赵钧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812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