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闭环河道水环境治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35899.0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01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顾正华;潘海静;李云;丁昊;范子武;廖轶鹏;周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闭环 河道 水环境 治理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利用闭环河道水环境治理系统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河道水环境治理系统包括:挡水墙(3)、溢流墙(4)、动力泵(7)、进水管(8)、流量控制阀(9)、出水管(10)、太阳能电池板(12)、风力发电机(13)、输电线(14)、配电单元(15)、自备电源(16)、可移动清淤泵(18)和清淤管道(19);在进水河段(1)和出水河段(2)之间分别设置挡水墙(3)和溢流墙(4),两者之间形成净化池(5);在进水河段(1)上设有进水管(8),进水管(8)连接动力泵(7),并经过流量控制阀(9)与出水管(10)相连,出水管(10)跨过挡水墙(3)进入净化池(5);净化池(5)的水溢流进入出水河段(2);净化池(5)底部的淤泥及其他污染物通过可移动清淤泵(18)定期清理,利用清淤管道(19)排出;太阳能电池板(12)和风力发电机(13)布置在泵站房屋面(11)上,太阳能电池板(12)、风力发电机(13)和自备电源(16)通过输电线(14)经过配电单元(15)与动力泵(7)和可移动清淤泵(18)相连;
当需要进行闭环河道水环境治理时,挡水墙(3)和溢流墙(4)完全支起,形成净化池(5),进水河段(1)中的水在动力泵(7)所提供的动力作用下,经过进水管(8)和出水管(10)后进行生态净化,当净化池(5)的水位超出溢流墙(4)的顶高程后,形成堰流并溢入出水河段(2)中,使得河流的流动性得到增强,河流的溶解氧量和水环境容量得到提高;同时,河流中的部分污染物质在净化池(5)中沉淀下来,通过可移动清淤泵(18)定期清淤,并利用清淤管道(19)排出,达到去除污染物质的目的,从而提升河流的水质;当河流水质改善到一定程度后,完全放下挡水墙(3)和溢流墙(4),恢复原河流,避免对河流生态系统和航运造成大的影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闭环河道水环境治理系统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闭环河道与生态浮床的组合模式,在净化池(5)中设置若干个生态浮床(17),其中的水经过净化后再溢流进入出水河段(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闭环河道水环境治理系统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闭环河道与湿地的组合模式,出水管(10)在通入净化池(5)之前,先将水排入一个或多个的湿地(33),通过湿地(33)净化后的水体再进入净化池(5)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闭环河道水环境治理系统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的进水管(8)、部分所述的出水管(10)、流量控制阀(9)、动力泵(7)和配电单元(15)布置在泵站房(6)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闭环河道水环境治理系统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水墙(3)和溢流墙(4)采用橡胶坝、卧倒门、叠梁门或河道上已有的节制闸;完全支起的挡水墙(3)高于完全支起的溢流墙(4);所述的净化池(5)随着挡水墙(3)和溢流墙(4)的完全支起而形成,随着挡水墙(3)和溢流墙(4)的完全放下而消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闭环河道水环境治理系统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可移动清淤泵(18)放置在净化池(5)里,并由太阳能电池板(12)、风力发电机(13)和自备电源(16)通过配电单元(15)进行切换供电,达到定期清淤的目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闭环河道水环境治理系统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出水管(10)射出的水体可以与空气进行充分接触、曝气,从而挥发水中的一些污染物质,并大幅度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闭环河道水环境治理系统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河段的水流流量由流量控制阀(9)控制,动力泵(7)和可移动清淤泵(18)的电力由太阳能电池板(12)、风力发电机(13)和自备电源(16)在配电单元(15)的控制下互补提供。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闭环河道水环境治理系统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出水管(10)射出的水体经过生态浮床(17)、湿地(33)或者其他类型的水净化处理设施及其组合净化后,经过净化池(5)流入出水河段(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589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