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木根系地下观测结构及建造方法和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35295.6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8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丛日晨;孙宏彦;舒健骅;王茂良;李子敬;王永格;宋曙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陈晓华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木 根系 地下 观测 结构 建造 方法 使用方法 | ||
1.一种树木根系地下观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地基、水泥砂浆垫层、树池(1)、观察窗(2)和遮光保温层(5);
所述树池(1)为顶部开口的结构,树池(1)的侧面设有观察窗(2),所述观察窗(2)的外侧为观察通道(6);所述观察窗(2)的外侧设有遮光保温层(5);
钢筋混凝土地基和水泥砂浆垫层均位于树池(1)下方,由下到上依次为钢筋混凝土地基、水泥砂浆垫层和树池(1);
树池(1)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水泥砂浆排水斜面(8)、排水设施(3)和过滤层(4);水泥砂浆排水斜面(8)设置在树池(1)的底部,水泥砂浆排水斜面(8)的上表面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设施(3)安装在排水槽内,过滤层(4)覆盖在所述水泥砂浆排水斜面(8)和排水设施(3)上,经过滤层(4)过滤后的液体通过排水设施(3)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树木根系地下观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池(1)为方形结构,观察窗(2)设置在树池(1)的其中一个侧面上,树池(1)的材质为钢筋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树木根系地下观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保温层(5)为软性黑色遮光保温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树木根系地下观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2)包括框架(21)和多块透明有机玻璃(22),所述透明有机玻璃(22)安装在框架(21)内,并利用钢板将其固定在框架上,框架(21)为钢架;透明有机玻璃(22)的规格为不大于1m×1m,透明有机玻璃(22)的厚度不低于10mm;钢架厚度不低于10cm,树池(1)的底面和侧壁的厚度均不低于2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树木根系地下观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树木根系地下观测结构的内部整体采用防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一种树木根系地下观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池(1)的底部为平面,水泥砂浆排水斜面(8)为两侧高中部低且后面高前面低的双斜面;排水槽出口设在双斜面的最低点处;所述排水设施(3)为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布设有多个排水孔,经过滤层(4)过滤后的液体通过排水孔进入到排水管内,排水管的出水口从树池(1)底部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一种树木根系地下观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4)从上至下依次由细沙层、粗砂层及砾石层组成;所述细沙层为5-10cm厚的粒径为0.25-0.35mm的细沙;所述粗砂层为5-10cm厚粒径为1-3mm的砂砾;所述砾石层为5-20cm厚粒径为0.5-2cm的砾石。
8.一种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树木根系地下观测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挖土坑,并预留观察通道(6);在观察通道(6)的一端设置入口;
2)在土坑的底部打钢筋混凝土地基;
3)在钢筋混凝土地基上铺设水泥砂浆垫层;
4)在铺设的水泥砂浆垫层上用混凝土浇筑树池(1),树池(1)包括一体成型的底面和侧壁,树池(1)的顶部开口,在树池(1)的侧壁设置用于观察的观察窗(2);
5)在树池(1)内部底面浇筑水泥砂浆排水斜面(8),在水泥砂浆排水斜面(8)的上表面设置排水槽,在排水槽内设置排水设施(3);在排水设施(3)的上部及整个水泥砂浆排水斜面(8)上铺设过滤层(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树木根系地下观测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步骤5)之后,对树木根系地下观测结构的防水处理步骤。
10.一种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树木根系地下观测结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待移植树木根系长到观察窗(2)位置时,开始定期观测、拍照并电子化;根据根系生长速率,设定观测频率;观测时采用根系追踪描绘的方法,即用彩色漆笔描绘观测到的根系生长轨迹和生长长度,并用游标卡尺测定观测到的一周内每条根系的生长长度;每月利用高清照相机进行一次根系生长轨迹的图像采集,根据观察窗(2)上人工描绘的根系生长轨迹进行电子化,获得根系生长动态过程图;拍照时,在透明有机玻璃观察窗(2)上固定位置设置面积为1cm2的校准区,用于在后期进行图片电子化时进行图片的校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未经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529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