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倍率铅酸蓄电池用负极铅膏组分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33120.1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4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树荣亮;陈荣华;陈厚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7 | 分类号: | H01M4/57;H01M4/62;H01M4/04;H01M1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26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倍率 蓄电池 负极 组分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铅膏,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用负极铅膏组分,特别是一种高倍率铅酸蓄电池用负极铅膏组分。本发明还包括高倍率铅酸蓄电池用负极铅膏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不间断电源(UPS)是计算机终端、网络服务器及数据存储设备的配套电源,其功能是保护这些配套的重要设备在市电突然中断时仍然保持运转,确保机内存储的信息不丢失。不间断电源(UPS)主体部件是内置储能的铅酸蓄电池,因不间断电源(UPS)配套的设备对电源质量要求高,相配套的铅酸蓄电池必须有较高可靠性、恒功率放电特性,以及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配套的铅酸蓄电池因功率密度较低、恒功率放电性较差,只能靠加大配套容量来维持整个系统稳定运行,这种应用方法虽然简便、可行、实用,能够达到预期目的。但是,仅靠加大不间断电源配套的铅酸蓄电池容量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首先是加大容量必然增加体积,过大的体积不利于配套;其次是加大容量即增加能耗,从而增加运行成本。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相配套的设备向集成化、微型化方面发展,现有技术的铅酸蓄电池已不适合不间断电源(UPS)配套,需求配置一种高倍率铅酸蓄电池。制造高倍率铅酸蓄电池首先要配置具有高能效的电极,特别是负极铅膏的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高倍率铅酸蓄电池用负极铅膏组分,该组分配置合理、工艺简单,制成的负极铅膏导电能力显著得到提高,便于提高大电流放电及充电接受能力。本发明还涉及应用该组分制作负极铅膏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高倍率铅酸蓄电池用负极铅膏组分,其改进之处在于:它由下列按重量百分比计量的组分组成;稀硫酸7.5~8.5%、去离子水8.0~9.0%、短纤维1.0~1.5%、炭黑0.15~0.2%、木素磺酸钠0.2~0.25%、硫酸钡1.0~1.5%、无机导电材料1.0~2.0%,其余为铅粉。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稀硫酸在25℃下密度为1.38~1.42g/cm3。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铅粉的氧化度在72~76%。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短纤维为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其长度为35~80mm。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无机导电材料长0.8~1.0mm,它是粒径为50~75μm的钛丝。
高倍率铅酸蓄电池用负极铅膏制备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首先将按组分量取的炭黑、木素磺酸钠、硫酸钡、短纤维、无机导电材料加入到全自动和膏机内,边按量添加铅粉边搅拌,铅粉添完后继续干搅拌4~5min,然后边放去离子水边搅拌,足量添加去离子水后搅拌3~4min,最后按量添加稀硫酸,在10~12min内完成稀硫酸添加,添加过程一直保持搅拌,最终得到视比重为4.2~4.4 g/cm3的负极铅膏。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组分简单、合理,采用常规工艺条件,易实现生产;
2、合理添加炭黑、无机导电材料,可显著提高负极铅膏的导电能力,从而提高大电流放电及充电接受能力;
3、制成的负极铅膏孔隙率高,有利于提高稀硫酸扩散速度,而且负极铅膏黏附能力强,涂布后不易脱落和变形,由此显著提高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组分配置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高倍率铅酸蓄电池用负极铅膏组分,现按重量百分比量取两份不同比值的实施例,具体配置量及有关规格要求见实施例配比表:
实施例配比表
接着将量取的组分制成负极铅膏,具体制备方法如下:先将按实施例配比表拟定的组分量取炭黑、木素磺酸钠、硫酸钡、短纤维、无机导电材料加入到全自动和膏机内,在一边搅拌的情况下一边有序按量添加铅粉,铅粉添完后继续干搅拌4~5min。然后在一边搅拌的情况下一边有序加入去离子水,足量添加去离子水后继续搅拌3~4min。最后按量添加稀硫酸,本发明在10min内完成稀硫酸添加,添加过程一直保持搅拌,最终得到视比重量合格的负极铅膏,经现场检测实施例1视比重为4.38g/cm3,实施例2视比重4.23g/cm3,两项实施例均达到预期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31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