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急快装式污水处理塔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31919.7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7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孙玲;张惠芳;张建昆;李倩囡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B29C4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王新生 |
地址: | 22101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急 快装式 污水处理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急快装式污水处理塔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塔结构是主要由钢制材料组成的污水处理塔,是主要的污水处理结构类型之一。污水处理塔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防腐以普通的防锈喷涂为主。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食品、医药、场馆、超高层等污水处理领域。污水处理塔的特点是强度高、自重轻、整体刚性好、变形能力强,故用于超重型的污水处理物特别适宜;材料匀质性和各向同性好,属理想弹性体,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学的基本假定;材料塑性、韧性好,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污水处理工期短;其工业化程度高,可进行机械化程度高的专业化生产。
但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塔结构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现有的污水处理塔结构尺寸长,重量大,传统的组装形式较为单一;
2、局限性差、使用年限短、适用范围较小,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组装时候耗费时间较长,不利于工程进度推进;
3、安全性能较低;
4、抗震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应急快装式污水处理塔,包括:承载操作台1,主体钢架2,上部固定装置3,中部固定装置4,垂直楼梯5,底部操作台6,底部固定装置7;所述主体钢架2顶端设有承载操作台1,承载操作台1与主体钢架2螺纹连接;所述主体钢架2底部一侧设有底部操作台6,主体钢架2底部后侧设有垂直楼梯5和底部固定装置7,其中底部操作台6与主体钢架2螺纹连接,垂直楼梯5和底部固定装置7与主体钢架2焊接固定;所述中部固定装置4位于主体钢架2中部;所述上部固定装置3位于承载操作台1和中部固定装置4之间,其中上部固定装置3和中部固定装置4结构形状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固定装置3包括:扣板3-1,上部固定感应板3-2,上部扣环3-3,销轴锁紧传感器3-4;所述扣板3-1两端分别设有上部固定感应板3-2和销轴锁紧传感器3-4,其中扣板3-1与主体钢架2螺纹固定,上部固定感应板3-2和销轴锁紧传感器3-4与主体钢架2焊接固定;所述上部固定感应板3-2上设有上部扣环3-3,上部扣环3-3与上部固定感应板3-2铰链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部固定装置7包括:固定轴座7-1,底部固定感应板7-2,底部扣环7-3,底部销轴7-4,转动感应销7-5底部固定孔7-6;所述固定轴座7-1数量为2个,固定轴座7-1与主体钢架2焊接固定,其中一个固定轴座7-1下端设有底部固定感应板7-2,底部固定感应板7-2与主体钢架2铰链固定;所述底部固定感应板7-2上设有底部扣环7-3,底部扣环7-3与底部固定感应板7-2铰链连接;所述底部扣环7-3连接端设有底部销轴7-4,其中底部销轴7-4与主体钢架2焊接固定;所述转动感应销7-5位于底部固定感应板7-2和底部销轴7-4下部,转动感应销7-5与主体钢架2铰链连接;所述底部固定孔7-6位于主体钢架2最底端,固定孔7-6数量为6个。
进一步的,所述扣板3-1由高分子材料压模成型,扣板3-1的组成成分和制造过程如下:
一、扣板3-1组成成分:
按重量份数计,4-[3-氨基-3-(4-戊基氧基-苯基)-丙烯酰]-苯甲酸甲酯95~137份,2-氯-5H-吡咯并[3,4-b]吡啶-6(7h)-羧酸叔丁酯109~201份,4-(1-氨基-3-氧代-3-(4-(戊基氧基)苯基)-1-丙烯-1-基)苯甲酸甲酯161~206份,1-乙基-1,2,5,6-四氢-4-甲氧基-2-氧代吡啶-3-羧酸乙酯87~186份,2-(2-(乙基硫代)丙基)-4,6-二氧代环己烷羧酸乙酯189~233份,3-(1-羟基-4-氧代环己基)苯基氨基甲酸叔丁酯121~300份,浓度为59ppm~78ppm的2-氨基-3-(2-甲氧基乙氧基)-2-甲基-1-丙醇63~164份,3-((3-乙氧基-3-氧代丙基)(甲基)氨基)-3-氧代丙酸乙酯184~266份,2-(2-(苄氧基)苯基)-1,6-二氢-4-甲基-6-氧代-1-苯乙基嘧啶-5-羧酸乙酯172~256份,交联剂101~163份,1-[2-(2-氨基乙氧基)乙基]-1H-吡咯-2,5-二酮85~278份,1-[4-[4-氨基-2-[(二甲基氨基)甲基]苯基]-1-哌嗪]乙酮163~248份,3-氨基-2-甲基吡啶-4-羧酸甲酯151~219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19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