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肥烘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29575.6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9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赵家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双丰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9/06 | 分类号: | F26B9/06;F26B21/00;F26B23/00;F26B25/00;F26B25/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岳兵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肥 烘干 装置 | ||
本专利申请属于干燥固体材料或制品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化肥烘干装置,包括机架、支座、平衡杆、第一物料箱、第二物料箱、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物料箱和第二物料箱分别固定在平衡杆的两端,所述平衡杆的中部铰接在支座上,所述第一风机位于第一物料箱的上方,所述第二风机位于第二物料箱的上方,所述第一风机周围处设有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二风机周围处设有第二加热装置。本方案中的各个风机在驱动各个物料箱移动时,还可将烘干后的物料吸走,无需人工进行收集,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干燥固体材料或制品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化肥的生产中,需要将造粒以后的化肥烘干形成干燥的固体颗粒,便于储存和运输。在烘干的过程中,需通过抄板将物料扬起,形成料幕与热空气进行交换将物料烘干,以避免颗粒粘结或者局部过热。现在有很多烘干机利用热风烘干,热风与固体颗粒在滚筒的内腔中搀和在一起,由于难以控制热风的流向,烘干效果不稳定。同时,化肥烘干后还要专门的人员来进行收集,操作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的化肥烘干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化肥烘干装置,包括机架、支座、平衡杆、第一物料箱、第二物料箱、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物料箱和第二物料箱分别固定在平衡杆的两端,所述平衡杆的中部铰接在支座上,所述第一风机位于第一物料箱的上方,所述第二风机位于第二物料箱的上方,所述第一风机周围处设有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二风机周围处设有第二加热装置。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首先,往第一物料箱和第二物料箱内加入待烘干化肥,第一物料箱内的物料稍少于第二物料箱内的物料,由于平衡原理,则第一物料箱与第一加热装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物料箱与第二加热装置之间的距离。此时,启动第二加热装置对第二物料箱内的化肥进行烘干。之后,启动第二风机,第二风机吸引第二物料箱上移,同时,将第二物料箱表面烘干后的物料吸走进行收集。然后关闭第二风机和第二加热装置,启动第一风机和第一加热装置,第一加热装置对第一物料箱表面的化肥烘干的同时,第一风机吸引第一物料箱上移,并将第一物料箱表面烘干后的物料吸走进行收集。之后不断重复,直至化肥全部烘干完毕。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当第一物料箱和第二物料箱内的化肥距离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越近时,风机吸走物料的速度也就越快,不易出现过度烘干的情况。第一物料箱和第二物料箱分别进行烘干,烘干效率高。采用平衡杆的方式而非将第一物料箱和第二物料箱固定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解决位于物料箱中最上方和最下方的化肥烘干不均匀的问题,本方案中的各个风机在驱动各个物料箱移动时,还可将烘干后的物料吸走,无需人工进行收集,操作方便。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平衡杆的中部设有弧形凸起,所述支座上设有与弧形凸起匹配的球形孔。平衡杆插入支座中即可形成铰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可确保平衡杆不从支座中滑出。
方案三:此为方案二的优选,还包括通道,所述通道的一端设有用于控制第一加热装置的第一开关,另一端设有用于控制第二加热装置的第二开关,所述平衡杆内设有用于触发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触发球,所述第一开关与第二加热装置同侧,所述第二开关与第一加热装置同侧。当第一风机启动时,则会吸引第一物料箱向上移动,此时,触发球则会滑动至第二开关处,进而触发第一加热装置进行加热。从程序上来讲,仅需控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启动和断开即可,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的控制可由触发球控制,操作方便。
方案四:此为方案三的优选,所述平衡杆的中部设有用于容纳触发球的凹槽。凹槽对触发球良好的限位作用,避免其在平衡杆在四处晃动。
方案五:此为方案四的优选,所述凹槽的槽径小于触发球的半径。该设计则为了避免凹槽过大,导致平衡杆过度倾斜了触发球还容纳在凹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双丰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双丰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95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灯臂(69009)
- 下一篇:台灯(OT‑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