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全景矢量数据中构建路口拓扑关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29100.7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9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姚勇;刘磊;孔祥军;杨献;李兴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梁艳 |
地址: | 10010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景 矢量 数据 构建 路口 拓扑 关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全景矢量数据中构建路口拓扑关系的方法,涉及全景矢量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查询和分析,获取与待处理路口对应的实际路径的连接关系,再手动添加对应点位之间的拓扑关系,进而计算两点之间的相对角度,从而实现在全景浏览过程中的路口的跳转关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实现了在全景数据处理过程中,准确的为矢量数据中交叉路口构建准确的拓扑关系。从而解决了在全景数据采集过程中,不同路线数据的交叉关系,以达到浏览全景时与实际街路况一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景矢量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在全景矢量数据中构建路口拓扑关系的方法,应用于360街景二维矢量数据处理交叉路口,十字路口,T形路口等特殊位置的拓扑连通关系。
背景技术
全景影像的应用不仅仅局限在互联网“街景”服务上,由于其信息量丰富、采集高效快速的独特优势,现已涵盖环境保护、城市规划、测绘制图、灾害应急、交通旅游、文物保护等众多领域。极大丰富了电子地图展现形式,提供给最终用户可视化、精细化、详实化的应用功能。
目前对于全景领域的发展已相对成熟,对于二维矢量数据的处理也有多种方式,全景的矢量数据是由若干拍摄点组成的点位路线,对于不同矢量数据叠加后路口拓扑关系的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属于空白,从而使得在全景数据采集过程中,不能获取不同路线数据的交叉关系,无法实现在浏览全景时与实际街路况一致的体验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全景矢量数据中构建路口拓扑关系的方法,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在全景矢量数据中构建路口拓扑关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全景点位矢量基础数据;
S2,在两条或多条路线的所述全景点位矢量基础数据中,获取视觉上交叉的所有路口,选择其中的任意一个路口作为当前处理路口,依次执行下述步骤至所有的路口均处理完成;
S3,在所述全景点位矢量基础数据中,获取所述当前处理路口的经纬度信息,根据所述经纬度信息,获取所述当前处理路口的实际拓扑关系;
S4,根据所述当前处理路口的实际拓扑关系,在其连接的两条或多条路线中,选择所述当前处理路口对应的所有点位,并在任意两个点位之间建立关联跳转关系,实现所述当前处理路口连接的两条或多条路线之间的拓扑关联。
优选地,S1中,所述全景点位矢量基础数据采用外业360全景相机采集,所述经纬度信息通过相机自动校准记录并存储。
优选地,S2中,所述选择其中的任意一个路口作为当前处理路口,具体为:在所述全景点位矢量基础数据中,按照路口的ID编号大小或其他自定义排序方式,依次选取当前处理路口。
优选地,所述当前处理路口的实际拓扑关系,包括丁字路口、十字路口或其他类型的路口。
优选地,S4中,所述在任意两个点位之间建立关联跳转关系,具体为,设两个点位分别为起点X1(begx,begy)和终点Y1(endx,endy),在X1点的跳转属性列表中,记录Y1点的ID和方向角,在Y1点的跳转属性列表中,记录X1点的ID和方向角;
其中,所述ID是每个矢量点位的唯一标识信息,用于记录矢量点位之间的关系以及点位与实际位置图像之间的关系;
所述方向角用于表示起点和终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起点和终点的经纬度值,按照不同的相对位置进行计算。
优选地,所述方向角α按照如下方法进行计算:
当起点和终点位于第一象限时:
若endx=endy,方向角α=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91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