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层结构耐侵蚀橡胶内衬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28010.6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4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郭福全;范玥;路向明;王洋;张晓丽;丁敏;李昆许;李东海;李亚超;张炎斌;魏风军;郝会霞;闫新亮;王淑娟;刘灿;穆琳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L11/12 | 分类号: | F16L11/12;F16L9/14;F16L57/06;F16L58/04;F16L55/02;B32B33/00;B32B1/08;B32B25/10;B32B25/14;B32B27/02;B32B27/34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狄干强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泡石绒 表面耐磨层 橡胶基层 橡胶内衬 补强粉 二氧化硅 耐侵蚀 耐磨 粘接 种层 橡胶 正硅酸乙酯水解 超声波作用 管道内表面 耐腐蚀性能 耐侵蚀性能 正硅酸乙酯 表面特性 纳米锌粉 物理性能 橡胶混炼 醋酸锌 耐冲刷 制备 | ||
1.一种层结构耐侵蚀橡胶内衬,其特征在于:该橡胶内衬包括与管道内表面粘接的橡胶基层和与橡胶基层粘接的表面耐磨层,且表面耐磨层的厚度为橡胶基层厚度的1/4~1/2;按照重量比,所述橡胶基层由40~50份的芳纶橡胶、10~20份的锦纶纤维、1~3份的硫化剂、3~4份的促进剂、7~9份的炭黑、2~3份的硫酸钡和1~2份的氧化铝微粉在110~130℃条件下混炼而成;所述表面耐磨层由30~40份的锦纶纤维、10~15份的氟橡胶、2~4份的碳纤维、2~3份的硫化剂、5~7份的炭黑、1~2份的氧化铝微粉、1~2份的碳化硅微粉、0.8~1份的二氧化钛粉和4~6份的补强剂在120~140℃条件下混炼而成,所述补强剂由4~5份海泡石绒、1~2份的纳米锌粉、10~15份正硅酸乙酯制成;
所述海泡石绒在使用前先经过改性处理,所述改性处理是指:将市售的海泡石绒粉与其重量3-5%的表面改性剂Ⅰ混合后静置1-2h后过滤晾干得到,所用表面改性剂Ⅰ由KH550、乙醇、丙酮和氢氧化钡按照重量比3-4:80:2-3:1-2的比例混合而成;
所述表面耐磨层中还含有氟橡胶重量10%的复合环氧树脂,按照重量比,所述环氧树脂由3份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1份的脂肪族环氧树脂、0.5份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和0.5份的改性硅溶胶制成,所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是将市售纳米二氧化硅与其重量3-5%的表面改性剂Ⅱ混合得到,表面改性剂Ⅱ由氢氧化钡、碳酸钠和KH550按照重量比3-4:1-2:30的比例混合而成;所述改性硅溶胶是在市售硅溶胶中依次加入硅溶胶重量2-3%的硅微粉、硅溶胶重量1-2%的六钛酸钾晶须和硅溶胶重量0.8-1%的乙酸钠,而后在70-80℃条件下搅拌1-2h得到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结构耐侵蚀橡胶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重量比,取10~15份正硅酸乙酯与去离子水按照1:8-10的比例混合,再向其中依次加入正硅酸乙酯重量10%的冰醋酸、正硅酸乙酯重量5%的碳粉、4~5份海泡石绒和1~2份的纳米锌粉混合均匀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每隔20min向反应体系内施加频率350-370kHz的超声波1min,待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体系进行超滤得到固体粉末,最后将固体粉末在有氧条件下充分灼烧除去碳粉即得到补强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理工学院,未经洛阳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801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