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尾气再利用的汽车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27571.4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8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濮毅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市览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18 | 分类号: | B60H1/18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陈彩霞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尾气 再利用 汽车空调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再利用的汽车空调系统,包括设在汽车中的冷凝器、节流器、蒸发器、四通阀、吸收器、反应器、汽液分离器、风机以及压缩机,反应器由多通道密封管路构成,该密封管路外部均设有散热翅片,尾气从管路内部空腔通过,反应器的密封管路内部设有流量检测器、控制器、驱动模块以及电磁阀;密封管路中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盖体、集气腔、反应区以及热气收集通道,所述密封管路底部设有一窗口,窗口上设有一窗口盖,窗口盖可相对该盖体盖合或打开,尾气和溴化锂稀溶液均通过设在密封管路底部的窗口进入反应器内部。本发明可靠性好,将汽车尾气循环利用,既能减少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将汽车尾气热能合理供给给汽车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再利用的汽车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中汽车尾气通过排气管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CO、HC、NOX、Pb等。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家用汽车的普及,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雾霾的罪魁祸首。
若这些尾气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将会阻塞皮肤的毛囊和汗腺,引起皮肤炎和眼结膜炎,甚至造成角膜损伤,对人体的危害很大;而且产生“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很大一部分来自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环境存在一定的污染,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由于汽车运行严重的分散性和流动性,成本投入较高,因而也给汽车尾气净化处理技术带来一定的限制,对相关主体特别是车主会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汽车工作过程中排放的尾气由于燃烧不充分含有大量一氧化碳和尚未燃烧的燃料,并带有大量的余热能,而汽车发动机由于自身的特点,无法将这些排放的能量回收利用,这既浪费,也污染环境。
鉴于此,提出一种汽车尾气再利用的汽车空调系统本发明所要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尾气再利用的汽车空调系统,旨在将汽车尾气循环利用,既能减少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将汽车尾气热能合理供给给汽车空调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尾气再利用的汽车空调系统,包括设在汽车中的冷凝器、节流器、蒸发器、四通阀、吸收器、反应器、汽液分离器、风机以及压缩机,所述冷凝器用于将高压蒸汽产生的液化物降温,所述节流器用于控制液化物汽化的速度,所述蒸发器用于将液化物二次汽化并吸收热量,所述四通阀用于空调冷热切换,所述吸收器用于将常温蒸汽和水吸收,所述反应器用于收集尾气热量产生蒸汽,所述汽液分离器用于实现汽液分离,所述压缩机用于调节蒸汽的压力,所述汽液分离器与压缩机连接;
所述反应器由多通道密封管路构成,该密封管路外部均设有散热翅片,尾气从管路内部空腔通过,保持车辆尾气排放顺畅,所述反应器的密封管路内部设有流量检测器、控制器、驱动模块以及电磁阀;密封管路中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盖体、集气腔、反应区以及热气收集通道,所述密封管路底部设有一窗口,窗口上设有一窗口盖,窗口盖可相对该盖体盖合或打开,尾气和溴化锂稀溶液均通过设在密封管路底部的窗口进入反应器内部;所述电磁阀设在热气收集通道入口端;所述风机和汽液分离器均布置在集气腔内;所述流量检测器设在净化筒的入口处,用于检测是否有汽车尾气排出;
在使用时,当流量检测器检测到有汽车尾气排出时,则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再发送指令给驱动模块,驱动模块接收到控制器下达的指令后驱动旋转电机工作,以驱使盖体打开;汽车尾气经风机往反应区处运动,溴化锂稀溶液自动从窗口注入反应区,反应区的溴化锂稀溶液经外部的散热翅片加热,将水部分蒸发,此时,控制器发送打开指令给电磁阀,以驱动蒸汽进入热气收集通道,并使反应区内部形成浓溶液排出,随着蒸汽的往气体收集通道中运动,蒸汽中带着未完全蒸发的液体在翅片的冷却作用下冷凝为液体直接回流反应区,压缩机将产生的蒸汽不断地从低压区向高压区输送提高蒸汽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市览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市览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75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