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烟气净化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27481.5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6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马元;白亮;徐敬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昊姆(上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F28C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胡美强;郑众琳 |
地址: | 201505 上海市金***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净化塔 烟气净化处理装置 阴极线 基板 电源 多块阳极板 烟气出口 烟气进口 余热回收 烟气 吸湿性 阴极 反冲洗喷头 湿式电除尘 阳极 深度净化 烟气粉尘 阴阳极板 颗粒物 喷淋段 阳极板 冲洗 外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气净化处理装置,它包括净化塔和位于净化塔外部的电源,净化塔上开设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烟气进口位于净化塔的下方,烟气出口位于净化塔的顶部;净化塔的上部设有超净段,超净段包括位于净化塔内的基板、固定在基板上的多块阳极板和多根阴极线,多根阴极线均匀分布于多块阳极板之间,阳极板与电源的阴极相连接,阴极线与电源的阳极相连接,基板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多个反冲洗喷头。该烟气净化处理装置,在喷淋段上方增加阴阳极板组成的超净段,并采用具有吸湿性的溶液进行冲洗,在湿式电除尘前进一步降低烟气粉尘及颗粒物含量,同时对烟气进行余热回收,达到烟气深度净化及余热回收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企业粉尘及颗粒物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现有的除尘技术如电除尘、布袋除尘、水膜除尘等越来越难以满足工业企业的排放需求.在超低排放的大背景下,湿式电除尘装置更广泛地被应用到污染物排放控制中。
然而,传统的湿式电除尘装置进口条件苛刻,需控制在30~50mg/以下,以及烟气不饱和或完全湿润的延期对收尘环境造成破坏,影响湿式电除尘装置处理效果,且新置湿式电除尘占地空间在工业企业改造过程中有限。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烟气净化处理装置难以达到工业企业粉尘及颗粒物排放标准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烟气净化处理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气净化处理装置,它包括净化塔和位于净化塔外部的电源,净化塔上开设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烟气进口位于净化塔的下方,烟气出口位于净化塔的顶部;净化塔的上部设有超净段,超净段包括位于净化塔内的基板、固定在基板上的多块阳极板和多根阴极线,多根阴极线均匀分布于多块阳极板之间,阳极板与电源的阴极相连接,阴极线与电源的阳极相连接,基板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多个反冲洗喷头。
上述烟气净化处理装置,通过在烟气净化的最后阶段增加超净段,在初步吸收洗涤烟气的基础上进一步除去烟气中的粉尘、液滴,对烟气进行预除尘后继续对烟气进行深度除尘,达到超低排放的效果。
优选地,阳极板呈波纹形,阳极板竖直放置,阳极板的高度为300~500mm,相邻两块阳极板之间的间距为150~200mm,阴极线水平放置,相邻两块阳极板之间的阴极线的数量为2~3根。通过上述阳极板、阴极线的设置,将烟气中的颗粒物进行吸附,保证达到烟气中的粉尘2mg、Sox 5mg的目标,达到超低排放的效果。
优选地,净化塔的底部设有储液段,储液段内存储有溶液,储液段设有冲洗溶液出口,冲洗溶液出口通过冲洗输送管道与反冲洗喷头相连通,冲洗输送管道上设有冲洗输送泵。溶液采用有强吸湿性的溶液,对吸附在阳极板上的粉尘及其他颗粒物进行冲洗,同时由于溶液的吸湿特性,对烟气中的颗粒物形成的水蒸气凝结核有磁场吸附作用。
进一步地优选,冲洗溶液出口位于储液段的上部。溶液在储液段中会自然分层,储液段的上部的溶液为清液,杂质较少,适合冲洗阳极板。
进一步地优选,冲洗输送管道上还设有沉淀处理装置。通过沉淀处理装置的过滤,脱除溶液里的沉淀物。
进一步地优选,冲洗输送管道上还设有换热器。冲洗阳极板后的冲洗溶液,与烟气接触后吸收烟气中水蒸气的汽化潜热,经由换热器将热量带给冷源。
优选地,净化塔的底部设有储液段,储液段内存储有溶液,储液段的下部设有循环净化出口,储液段的上部设有循环净化进口,循环净化出口和循环净化进口之间通过循环净化管道相连通,循环净化管道上设有循环输送泵、沉淀处理装置。通过循环净化管道,将储液段中的溶液进行循环,并通过沉淀处理装置进行净化处理,保证溶液的清洁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昊姆(上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昊姆(上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74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