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管型零件内孔珩磨器及其珩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27196.3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5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李诗;胡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同浩同德创业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3/02 | 分类号: | B24B33/02;B24B33/10;B24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管型 零件 内孔珩磨器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切削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对任意长度管型零件的内孔进行磨削加工的内孔珩磨器及其珩磨方法。
背景技术
珩磨加工是一种使工件加工表面达到高精度、高表面质量、高寿命的一种高效加工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减小Ra值,但不能提高孔与其他表面的位置精度。珩磨一般采用珩磨机,机床主轴与珩磨头一般是浮动联接;但为了提高纠正工件几何形状的能力,也可以用刚性联接。
为了增加其加工范围,现有珩磨设备通常都比较高大,制造成本高,适合成熟零件的批量生产,对于新品少量零件的生产,其成本太高,增加了研发费用。
而对于与机床主轴刚性联接的珩磨加工,由于珩磨杆的长度随管型零件长度的增加而加长,并由于内孔尺寸的限制,珩磨杆刀杆直径不可能无限制加大,因而位于远端的磨削点的刚度变弱,在切削力作用下其变形量也随长度的增加而增大,最终导致加工后的管内壁呈不规则的锥形,影响内孔的直线度和粗糙度。
针对上述问题,若能提出一种新结构的珩磨设备,并改变加工方法,使珩磨杆长度恒定,不用随内孔长度增加而加长,则可大幅提高刀具刚度,减少切削变形量,显著改善加工质量,降低加工成本,对根本解决长管型零件内壁的加工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管型零件内孔珩磨器及其珩磨方法,其珩磨杆长度恒定、不用加长,可在任意长度的内孔内进行珩磨加工,以解决现有技术由于刀杆长度随零件长度的增加而加长所导致加工质量不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一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长管型零件内孔珩磨器,包括珩磨头组件和珩磨制动组件,所述珩磨头组件包括气动马达和与马达转轴可拆卸固定的珩磨头,所述珩磨制动组件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制动器和相互独立的驱动气路及行进气路,所述外壳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柱筒,气动马达从开口端进入圆柱筒内与圆柱筒固定,所述驱动气路为设置在圆柱筒封闭端与气动马达连通的轴向进气孔,所述行进气路多个均布在所述圆柱筒筒体圆周方向与轴向方向呈一定夹角指向加工内壁的倾斜气孔,所述制动器包括弹性轮、转轴、固定架和移动导向杆,所述弹性轮通过转轴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移动导向杆在其径向移动的导向滑道,所述移动导向杆滑动设置在导向滑道上,一端与固定架固定,一端通过限位台阶限制在储气腔内,在储气腔的一端上设置有用于对弹性轮提供预紧力的预紧弹簧。
进一步,所述移动导向杆设置在弹性轮的中部。
进一步,所述一定夹角为0-30°。
进一步,外壳上还设置有可与加工内壁贴合固定的弹性制动气囊。
进一步,外壳后端设置有用于驱动珩磨设备在内壁移动的行进驱动翼。
进一步,移动导向杆一端一体设置有弹簧芯轴,所述预紧弹簧套装于所述弹簧芯轴上。
本发明之二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采用如上所述的长管型零件内孔珩磨器的珩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不同孔径选择不同刚度系数的预紧弹簧,得到额定制动力;
S2、将驱动气路及行进气路分别与外部气源连通,并在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控制阀;
S3、将打磨器放置在打磨始端,启动驱动气路的控制阀;
S4、打磨一段时间后,关闭驱动气路的控制阀,启动行进气路的控制阀;
S5、移动一段距离后,关闭行进气路的控制阀,启动驱动气路的控制阀;
S6、重复S4、S5,直至打磨至打磨末端;
S7、将打磨器放置在打磨末端,启动驱动气路的控制阀;
S8、打磨一段时间后,关闭驱动气路的控制阀,启动行进气路的控制阀;
S9、移动一段距离后,关闭行进气路的控制阀,启动驱动气路的控制阀;
S10、重复S8、S9,直至打磨结束。
进一步,所述一段时间是指珩磨头珩磨其与自身长度相当的内孔区域,其质量达到设定要求所花费的时间。
进一步,所述一段距离应小于珩磨头的长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驱动气路提供打磨头的驱动力,实现在内孔内的打磨操作,并通过预紧弹簧对弹性轮提供预紧力,进而可将打磨器固定在工件的内壁上,防止打磨中位置的变化,从而保证加工精度,还通过行进气路提供向打磨方向的推力,驱使打磨设备的移动,从而实现移动作业。
2)本发明适用于任意长度的内孔加工,促进了长内孔加工的经济性、实用性及可靠性,是对切削加工的有益补充和丰富,具有较高的实用及经济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同浩同德创业咨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同浩同德创业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71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耦合模块式整体叶盘磨粒流抛光夹具
- 下一篇:组合件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