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称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26112.4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6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简仁贤;叶茂;杨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竹间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27 | 分类号: | G06F17/27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14 | 代理人: | 安娜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由贸***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称 识别 方法 | ||
1.一种人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用于将语句切分成独立词语的分词系统;
S2:获取语句,利用所述分词系统对所述语句进行分词;
S3:通过预设字符模块识别语句中的预设词语,若识别到预设词语,则将预设词语删除;
S4:通过句法分析模块识别语句中的第一预定义词语,若识别到第一预定义词语,则将第一预定义词语删除;
S5:通过词性分析模块识别语句中的第二预定义词语,若识别到第二预定义词语,则将第二预定义词语删除;
S6:重复步骤S2到S4,得到人称识别模型的训练语料;
S7:对所述训练语料进行人称标注,并将标注后的训练语料输入到人称识别模型中进行训练,多次重复训练,直至人称识别模型识别稳定;
S8:获取语句,并将语句输入训练后的人称识别模型中进行识别,得到施动者和受动者对应的人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称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为最大熵模型人称训练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称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为深度学习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词系统包括分词模型,所述分词系统的分词步骤如下:
通过所述分词模型对语句进行初步分词;
根据预设分词规则对初步分词后的词语进行整合;
根据第三方词典内容对分词规则整合后的词语进行语义合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词模型为HMM分词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词模型为CRF分词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竹间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竹间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611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标签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词库生成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