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内燃机的单体高压泵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25447.4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22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可;黄旭东;牟学利;周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M55/02 | 分类号: | F02M55/02;F02M59/10;F02M4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内燃机 单体 高压泵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体高压泵轨总成,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内燃机的单体高压泵轨总成。
背景技术
现今的内燃机广泛地采用了电控储压式燃料喷射技术,也就是普遍所说的“共管技术”。基本型式是:由一个外挂高压泵总成产生的高压燃料通过管路传送到安装在内燃机缸盖上的专用的独立长管型轨,在型轨上接有通向各缸的电控喷射器的管路。
这种技术要求内燃机能够提供足够轨道安装的空间以及驱动外挂高压泵总成的专用的输出动力齿轮(或带轮)。对于借用配气凸轮轴的内插式分列安装高压泵以及无轨道安装空间的机型,特别是单缸发动机及采用单体泵的重型发动机,尚无明确的解决办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无需独立的专用管轨、结构简单紧凑的用于内燃机的单体高压泵轨总成。
为此,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下述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单体高压泵轨总成,其包括高压发生装置和高压储存器,其中所述高压发生装置和所述高压储存器共同集成于单一整体的泵轨体,所述高压发生装置和所述高压储存器之间通过输出单向阀装置间接连通。
优选地,所述高压发生装置为所述内燃机自带的驱动凸轮驱动柱塞压缩燃料的结构方式。
优选地,驱动所述柱塞用的所述驱动凸轮为多作用凸轮。
优选地,所述泵轨体设置有供所述柱塞插入的柱塞压缩腔,在所述柱塞压缩燃料产生高压的所述柱塞压缩腔的顶部沿径向设置有用于与外部输入燃料连通的吸入单向阀装置。
优选地,所述高压储存器设置有用于实时检测所述高压储存器中的实际压力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所述内燃机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高压储存器的输出端设置有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优选地,所述输出装置与所述内燃机的电控高压喷射器直接连通。
优选地,所述输出装置经由独立的燃料分配器与所述内燃机的电控高压喷射器连通。
优选地,所述燃料分配器设置有用于实时检测所述高压储存器中的实际压力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所述内燃机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泵轨体具有紧固安装用的法兰,所述泵轨体能够通过所述法兰紧固安装于所述内燃机的机体。
在本发明的用于内燃机的单体高压泵轨总成中,采用了高压发生装置和高压储存器共同集成于一个单一整体的泵轨体的结构,无需独立的专用管轨,整体结构简单紧凑。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它们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以放大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单缸柴油机的一个泵轨总成;
图2以放大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多缸柴油机的一个泵轨总成;
图3以放大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用于多缸重型柴油机的一个泵轨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然而,应当理解,这些说明仅是示例性的,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示例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单缸柴油机的一个泵轨总成。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泵轨总成包括高压发生装置11和高压储存器12,其中高压发生装置11和高压储存器12共同集成在一个单一整体的泵轨体16上。高压发生装置11和高压储存器12之间通过输出单向阀装置120间接连通。
高压发生装置11为该单缸柴油机自带的驱动凸轮C驱动单一柱塞111压缩柴油的结构方式。另外,高压储存器12设置有用于实时检测高压储存器12中的实际压力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未示出的柴油机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压力传感器121。高压储存器12的输出端设置有直接与未示出的电控高压喷射器连通的输出装置122。
在泵轨体16的靠近输出装置122所在侧的部分设置有紧固安装用的法兰161,泵轨体16通过该法兰161紧固安装在未示出的单缸柴油机的机体上。在泵轨体16的靠近驱动凸轮C所在侧的部分设置有供柱塞111插入的柱塞压缩腔113,吸入单向阀装置112沿径向设置在柱塞压缩腔113的顶部并且位于输出单向阀装置120的驱动凸轮C所在侧。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泵轨总成的动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54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