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地质雷达的地下刑事案件物证探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25352.2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2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映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映辰 |
主分类号: | G01S13/88 | 分类号: | G01S13/88;G01S7/282;G01S7/285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5 | 代理人: | 李修杰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地质 雷达 地下 刑事案件 物证 探测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地质雷达的地下刑事案件物证探测系统及方法,属于雷达探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社会的法制化进程,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程度越来越高,公安机关刑事执法越来越规范。在此背景下,获取犯罪嫌疑人口供的难度愈加增大,传统的通过口供获取证据从而侦破案件的侦查模式已不适合当前形势发展和刑侦工作需要。由此,公安部提出科技强警、信息导侦是公安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随之,刑侦部门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必然由传统的由供到证向由证到供转变。在刑事犯罪侦查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尸体、凶器等关键物证被犯罪嫌疑人故意隐匿的情形,在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述的情况下,刑侦部门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上述物证进行查找,即使找到亦拖延了办案时间,严重影响侦破效率;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刑侦部门缺乏寻找上述物证的有效手段,导致关键证据缺失,无法有效追诉,造成犯罪嫌疑人逍遥法外。这使得公安机关背负了严重的政治和舆论压力,极大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形象和公信力。以命案为例,一个省侦办命案高达800起左右,其中因无法找到关键证据导致无法判决的就有很多起。命案因社会危害性大,社会关注度高,对人民群众安全感影响巨大,命案侦办是刑侦部门的首要任务,公安机关将投入极大人力物力予以侦破。各地公安机关都在积极探索查找隐蔽犯罪证据的新技术、新方法,囿于缺乏专业设备及技术,尚未取得关键性突破。
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又称透地雷达,探地雷达,是用频率介于10^6-10^9Hz的无线电波来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一种无损探测方法。地质雷达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通过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地面的电磁波,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分界面时发生反射,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的波形、振幅强度和时间的变化等特征推断地下介质的空间位置、结构、形态和埋藏深度。地质雷达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以其快速、连续检测、无破坏性等优点,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地质雷达可用于检测各种材料,如岩石、泥土、砾石,以及人造材料如混凝土、砖、沥青等的组成。地质雷达在工作过程中,在雷达主机控制下,脉冲源产生周期性的毫微秒信号,并直接馈给发射天线,经由发射天线耦合到地下的信号在传播路径上遇到非均匀体(面)时,产生反射信号。位于地面上的接收天线在接收到地下回波后,直接传输到接收机,信号在接收机经过整形和放大等处理后,经电缆传输到雷达主机,经处理后传输到微机。在微机中对信号依照幅度大小进行编码,并以伪彩色电平图/灰色电平图或波形堆积图的方式显示出来,经事后处理,可用来判断地下目标的深度、大小和方位等特性参数。目前地质雷达技术在地质工程探测及质量监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可准确确定地下金属或非金属管道、下水道、缆线、缆线管道、孔洞、基础层、混凝土中的钢筋及其它地下埋件的空间位置。
在刑事案件侦查中,掩埋于地下、水下的白骨、尸块、凶器、爆炸物等隐蔽物证通常难以探查、发现,尤其是在时间跨度较长的隐案积案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以白骨为例,在很多案件中,即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了当年的埋尸地点,因为时过境迁,地形地貌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而且警犬以及金属探测仪也无能为力,搜寻起来相当困难,更何况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述真实地点的情形呢?遇到尸体深埋且时间跨度较长、尸体白骨化的案件时,侦查部门几乎束手无策。2012年9月1日犯罪嫌疑人胡某等人,将受害人张某的尸体抛掷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境内滩坑水库内,直至2015年1月,杭州下城区警方历时近三年,花费超过百万元人民币,终将受害人尸体打捞出来。此案反映出,侦查部门缺乏探寻隐蔽物证的专业设备。
因此,如果将地质雷达技术引入刑事犯罪侦查工作中,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地质雷达的地下刑事案件物证探测系统及方法,不仅能够快速探测到掩埋于地下的隐蔽物证,而且能够对掩埋于地下的隐蔽物证进行准确定位,有助于刑事犯罪侦查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映辰,未经张映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53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蒸汽电熨斗(ES2437)
- 下一篇:蒸汽电熨斗(ES24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