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25315.1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1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黄中伟;李敬彬;牛继磊;李根生;程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春光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转向器 油管 叶轮 转向通道 叶轮轴 径向水平井 软管辅助 送进装置 容纳槽 抱紧 送进 筒体 夹紧软管 摩擦阻力 驱动叶轮 同步转动 向下转动 叶轮对称 注入流体 上端面 上开口 下开口 侧壁 底壁 套在 叶片 平行 贯通 伸出 出口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其包括油管、连接在油管的下开口处的转向器和两个叶轮;转向器的上端面开设容纳槽;在转向器内设置贯通的允许软管通过的转向通道;转向通道的入口位于容纳槽的底壁上,其出口位于转向器侧壁的下部;两个叶轮对称在入口两侧;各叶轮均包括叶轮轴、套在叶轮轴外的筒体和至少三个固定在筒体外且顶部开设缺口的叶片,两个叶轮轴相互平行;两个叶轮相对且同步转动,入口两侧的缺口一一对应,形成夹紧软管的抱紧通道;软管依次通过油管、抱紧通道和入口进入转向通道内,并从出口处伸出;油管的上开口注入流体驱动叶轮向下转动,带动软管向下送进。本发明能使软管有效克服摩擦阻力,持续、稳定送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中东部油气田开发已进入中后期,老井、废弃井的数量不断增加,加强老井改造和剩余油的挖潜刻不容缓;老油田的开发还面临着注水压力高、边缘井采收率低等难题。同时,新探明储量依然不足,而未动用的储量大多数属于低渗透、稠油、薄油层以及裂缝性油气藏等复杂油气藏。
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钻井技术(又称径向水平井钻井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油田增产技术,是指在垂直井眼内沿径向钻出呈辐射状分布的一口或多口水平井眼。径向水平井钻井技术将数十米的高压软管在套管内通过转向器在小转弯半径内实现由垂直向水平方向转向,再由水射流钻头旋转喷射实现连续破岩钻孔,最终形成微小井眼。
利用径向水平井钻井技术可使死井复活,大幅度提高油井产量和原油采收率,且能降低钻井成本,是油田老井改造、油藏挖潜和稳产增产的有效手段,尤其适合于薄油层,垂直裂缝、稠油、低渗透、注水后的“死油区”以及岩性圈闭油藏的开发。径向水平钻孔技术已在开采复杂油气藏中逐渐显示出诸多优势,逐步成为老油田挖潜、稳产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成为增加煤层气单井产量的发展方向。
径向水平井钻井技术在保护油气层的同时,还可以对钻井、固井、压裂近井地带进行解堵,沟通微裂隙及裂缝系统,降低流体流动阻力,提高油气产量。另外,还可以有效防止气锥或水锥效应。
径向水平井钻井技术需要在300毫米的转弯半径内实现由垂直方向向水平方向转向。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该技术已从最初的大直径扩孔为超短半径径向水平井技术,发展为现在的在套管内转向径向水平井技术。套管内转向器转弯半径小,定向准确,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无需锻铣套管和扩孔。
但套管内转向径向水平井技术仅能使用高压软管作为作业管线,难以向下持续送进。且高压软管在井下受力状态复杂,转向器的轨道狭窄,井下钻进时高压软管在小转弯半径内通过转向器时,容易产生很大的弯曲、屈曲变形,与狭窄的轨道之间的阻力相应增加,也会导致不能连续送进。
现有技术中,依靠设置在高压软管末端的自进式多孔射流喷嘴产生的自进力实现高压软管连续钻进。在井下,自进式射流喷嘴不仅需要产生自进力,牵引钻进管柱前进,同时还要满足高效破岩。由于钻井液的沿程压耗与高压软管内径成反比,与其长度成正比。而由于受到转向尺寸的限制,高压软管内径外径均较小;且常需要几十米的高压软管进行径向水平井钻进,这就导致能够传到井下的水力能量十分有限,高压软管牵引管柱与破岩的水力能量不足,最终限制了水平钻进距离,因此限制了径向水平井技术的整体发展。
发明内容
为解决在径向水平井中,无法持续、有效地送进软管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能够有效克服摩擦阻力,使软管稳定送进,同时能有效调节软管的送进速度,从而实现使软管连续送进,并高效破岩,最终达到提高油气资源开采效率的目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所述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包括油管、连接在所述油管的下开口处的转向器和两个叶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53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井取芯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TBM节能型衬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