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零(微)重力条件下的仿重力穿戴设备及相关配套设施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25251.5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2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康子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子纯 |
主分类号: | B64G6/00 | 分类号: | B64G6/00;A43B3/00;A47C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6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条件下 穿戴 设备 相关 配套 设施 | ||
1.零(微)重力条件下的仿重力穿戴设备及相关配套设施,包括:仿重力宇航服,仿重力电磁靴,仿重力卧床,相关配套设施,其它;相关配套设施的计算机,通过仿重力穿戴设备的各种传感器,判断人体(宇航员)自主活动状态,然后操控相关各执行部件,对人体(宇航员)身体各部,实时施加所需的仿重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所述零(微)重力条件下的仿重力穿戴设备及相关配套设施,所述仿重力宇航服,其特征是:
A:用弹性材料(松紧带或弹簧)的张紧控制,来制造所需人工仿重力;
B:确定人体头(head)、胸(chest)、腹(abdomen)、臀(hip)、上肢(arm)、下肢(leg),包括大腿(thigh)、小腿(shank)、足(foot),(参见图7),各自所受地面重力近似值;
头部重力:h(以英文身体部位首字母表示,下同);
胸、腹、臀部重力:c、a、h,简记为cah;
上肢重力:a;
下肢重力:l;包括大腿t,小腿s,足f
C:仿重力宇航服的弹性材料固定着力点为:
头顶部(图1中的5),对应颅骨(参见图8);
肩部(图1中的1),对应锁骨(参见图8),肩胛骨(参见图8);
腹与臀部(图1中的2),对应髋骨(参见图8);
大腿关节部(图1中的3),对应膝关节,髌骨(参见图8):
小腿和足部的踝关节部(图1中的4)及足底电磁靴部(图1中的6),对应小腿胫骨、距骨、跟骨及足底骰骨、跖骨等(参见图8、图9);
D:仿重力宇航服对全身各部施加的仿重力大小分布为:
①头顶和肩部之间的弹性材料产生的张紧拉力(挤压仿重力),相当于头部重力h;
②肩部和腹与臀部之间的弹性材料产生的张紧拉力(挤压仿重力),相当于头部重力h,再加胸、腹、臀重力cah,再加上肢重力a,总计为:h+cah+2a;
③腹、臀与大腿膝关节部之间的弹性材料产生的张紧拉力,随着人体的不同活动模式而变化:
站立时,单条大腿承受的弹性材料张紧拉力(挤压仿重力),相当于头部重力h,加上胸、腹、臀部重力cah,加上上肢两臀和两条大腿重力总和的一半,即:
单条大腿承受的弹性材料张紧拉力(挤压仿重力)=1/2(h+cah+2a+2t);
行走时,单条大腿承受的弹性材料张紧拉力(挤压仿重力),在零和此大腿以上各身体部位重力总和,再加上一条大腿和另一条腿(大腿、小腿、足部)的重力总和之间变化,即:
0≤单条大腿承受的弹性材料张紧拉力(挤压仿重力)≤(h+cah+2a+2t+s+f);
另一大腿承受的弹性材料张紧拉力(挤压仿重力)连同它的小腿及足部所受弹性材料张紧拉力(挤压仿重力)都变为0;但同时此另一大腿及小腿与足部,需承受大腿加小腿加足部的拉伸仿重力,即
中的(t+s+f),由完整版仿重力宇航服的体外机械骨骼(碳纤维或轻质合金制成的体外机械臀)的弹性材料提供这种拉伸仿重力。
所以,在行走时,一条大腿承受的弹性材料张紧拉力(挤压仿重力或拉伸仿重力),在一个行走周期里,实际由两部分变化组成,即挤压仿重力和拉伸仿重力的周期性变化,即:
拉伸仿重力中的(++s+f)≤单条大腿行走周期内所受仿重力≤挤压仿重力(h+cah+2a+2t+s+f);
拉伸仿重力由完整版仿重力宇航服的体外机械骨骼的弹性材料提供(图2);挤压仿重力由简化版仿重力宇航服提供(图1)。
坐下时,臀部承受的弹性材料张紧拉力(挤压仿重力),相当于头部重力h,加上胸、腹、臀部重力cah,两臀重力2a,再加上两条大腿重力的一半,即:
臀部承受的弹性材料张紧拉力(挤压仿重力)=h+cah+2a+t;
④膝关节和小腿及足部之间弹性材料产生的张紧拉力,亦随着人体的不同活动模式而变化:
站立时,单条小腿及足部承受的弹性材料张紧拉力(挤压仿重力或拉伸仿重力),相当于头部重力h,加上胸、腹、臀部重力cah的一半,再加上一条手臂重力a和一条大腿重力t,加小腿重力s,加足的重力f,即:
单条小腿及足部承受的弹性材料张紧拉力(挤压仿重力)=1/2(h+cah)+a+t+s+f;
行走时,单条小腿及足部承受的弹性材料的张紧拉力(即挤压仿重力),在零和全身挤压仿重力之间变化,即:
0≤单条小腿及足部承受的弹性材料张紧拉力(挤压仿重力)≤h+cah+2(a+t+s+f);
此外,另一小腿及足部的受力情况是,其上部大腿及小腿和足部的挤压重力变为零,但它受到完整版仿重力宇航服(图2)的体外机械骨骼(体外机械臂)所设弹性材料施加的拉伸仿重力,即拉伸仿重力中的(t+s+f);故:
行走时,一条小腿及足部承受的仿重力,在一个行走周期内,在拉伸仿重力中的(t+s+f)与全身挤压仿重力h+cah+2(a+t+s+f)之间变化,即:
拉伸仿重力中的(t+s+f)≤单条小腿及足部行走周期内所受仿重力≤挤压仿重力h+cah+2(a+t+s+f);
坐下时,单条小腿及足部承受的弹性材料张紧拉力(挤压仿重力),相当于大腿重力t的一半,加上小腿重力s和足部重力f即:
单条小腿及足部所承受的弹性材料张紧拉力(挤压仿重力)=1/2t+s+f;
E:弹性材料(装于简化版仿重力宇航服(图1)或完整版仿重力宇航服(图2)的体外机械骨骼上的松紧带或弹簧)(图1中的7、8、9、10与图2中的16、17、18),通过张紧调控装置(图1中的12、13、14与图2中的19、20),调控仿重力宇航服各部分的弹性材料(图1中的7、8、9、10与图2中的16、17、18)的张紧程度,对活动状态下的身体各部位,施加上述D所需求的挤压仿重力或拉伸仿重力。
弹性材料可编织成网状,也可以采用带状,可以采用尽可能少的带状弹性材料;可以采用很短的弹性材料,连接无弹性不改变长度的尼龙带,加张紧调控装置,来获得所需仿重力大小的张紧拉力,同时不影响人的呼吸和血液、体液循环与身体舒适度。
张紧调控装置(图1中的12、13、14与图2中的19、20)可采用液压方式或机械方式控制弹性材料(图1中的7、8、9、10与图2中的16、17、18)的张紧程度。
张紧调节装置(图1中的12、13、14与图2中的19、20)的控制,由仿重力穿戴设备相关配套设施的计算机,依据人体活动状态下安装在身体各部(胸、腹、手臂、大腿、小腿、足部)的表面肌电传感器(图4中的5、6、7、8)、压力传感器(图3中的7)或位移传感器(图3中的7)所给出的数据,经软件算法与预先存入的相关数据比对判断,所得出的上述D所需身体各部所需挤压仿重力或拉伸仿重力大小,予以实时控制。
仿重力宇航服与电磁靴之间,以无弹性尼龙带(图1中的11、图3中的5)拉紧连接,使小腿及足部承受的仿重力大小,传递到电磁靴(图1中的6、图3中的1)。
仿重力宇航服的弹性材料的布设,只对人体体位的中轴线方向(纵向)施加仿重力,不在与中轴线垂直的横向产生张紧挤压,以防仿重力宇航服对人体的呼吸和血液、体液循环造成负面影响。
F:仿重力宇航服可在零(微)重力条件(悬空漂浮)下单独使用,不使用电磁靴;此时,依据胸、背部、大腿、小腿上安装的表面肌电传感器给出的数据,判定人体活动状态(仿站立、行走、坐下状态),来控制和调控仿重力宇航服各弹性材料调控装置,对身体各部施加所需仿重力大小。
G:鉴于零(微)重力条件下长期的太空飞行,给宇航员造成的主要健康问题,是脊柱及周围肌肉的萎缩及背痛,和身体长高,故此,挤压仿重力是最应该注意的,其它在身体不同状态下加于上肢和下肢的拉伸仿重力是次要的。依据这种考虑,我们可以选择舍弃制造拉伸仿重力的体外机械骨骼(体外机械臂)及所设弹性材料与张紧调控装置,大大简化仿重力宇航服,使其更为可靠、轻便、可行,即弃用附图2的完整版仿重力宇航服设计,采用附图1的简化版仿重力宇航服设计。
H:依据G,还可以进一步简化简化版仿重力宇航服,推出更简便的手动版仿重力宇航服,即取消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对人体(宇航员)各种活动状态(站立、行走、坐姿、卧姿)下加于人体各部的仿重力调控,改用人工手动调控,使头顶到肩部的挤压仿重力保持为h;肩部到臀部之间的挤压仿重力保持为h+cah+2a;腹臀与大腿膝关节部的挤压仿重力保持为小于h+cah+2a+2t+s+f;膝关节和小腿及足部之间的挤压仿重力保持为小于h+cah+2(a+t+s+f);经零(微)重力条件下反复测试,就可得到最简单、最可靠且基本符合医学要求的纯手动调控的仿重力宇航服。
I:手动版仿重力宇航服,还可分解为可单独使用的头部仿重力束带;胸腹部仿重力上装;腹臀下肢仿重力裤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子纯,未经康子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525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