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栅尺的照明机构粘接装置及其粘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24864.7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7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鹏;杨帆;蔺春波;马俊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李青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架 标尺光栅 指示光栅 机械手 弹簧顶销机构 浮动支承机构 照明机构 粘接装置 点胶机 光栅尺 示波器 粘接 浮动支撑机构 光栅测量技术 机构安装 有效接触 侧面 方便性 减小 压紧 变形 | ||
一种光栅尺的照明机构粘接装置及其粘接方法属于光栅测量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机械手、标尺光栅机构、指示光栅滑架、滑架浮动支承机构、弹簧顶销机构、示波器和点胶机;标尺光栅机构安装在机械手上方;滑架浮动支承机构安装在机械手侧面;弹簧顶销机构安装在机械手的另一侧面,置于滑架浮动支撑机构对侧;指示光栅滑架安放到滑架浮动支承机构上,并与标尺光栅机构有效接触;照明机构安装到指示光栅滑架上,并被弹簧顶销机构的压紧到指示光栅滑架上;示波器和点胶机位于机械手的旁边。本发明提高了标尺光栅刚度,减小了标尺光栅与指示光栅滑架接触时标尺光栅的变形;提高了指示光栅滑架与标尺光栅的可靠性和操作的方便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栅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栅尺的照明机构粘接装置及其粘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精密计量与位移控制领域,采用光栅作为基准,因其结构简单、精度高等优点,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获取高精度最实用、最经济和最可靠的技术措施。光栅尺由标尺光栅与指示光栅组成,其中标尺光栅粘接在尺壳上,指示光栅粘接在读数头的指示光栅滑架上。指示光栅与标尺光栅产生相对运动,利用产生的莫尔条纹计算产生的相对位移。
在进行光栅尺的结构安装时,照明机构粘接到指示光栅滑架之前,必须确定照明机构的较理想位置,这样才能保证接收信号的质量。传统的工艺手段就是利用机械定位来保证照明机构的位置。
在光栅尺领域,照明机构与指示光栅滑架的安装已经存在较为成熟的工艺方法和技术设备。现有技术专利“一种光栅尺的照明安装装置(申请号:201410380365.1)”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已经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但是存在技术上的不足和工艺上的缺陷。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1.两点支承的标尺光栅产生较大变形,特别是指示光栅滑架运动到支承的两点中间位置,标尺光栅变形非常大;2.一个弹力机械支承指示光栅滑架使之与标尺光栅接触,指示光栅滑架上的轴承与标尺光栅接触效果差,不能保证轴承都能可靠地接触到标尺光栅,每个轴承的接触力不均匀,接触可靠性较低;3.单个弹力机构在安装和取下指示光栅滑架时,弹力机构变形较大,久而久之弹力机构容易渐渐失效,提供的弹力发生较大变化;4.需要一只手把持照明机构,另一只手调整照明机构与指示光栅滑架的相对位置,两只手同时操作体积本来就不大的照明机构,操作不方便。现有专利技术(申请号:201410380365.1)中存在的问题1、2和3,均会严重影响指示光栅与标尺光栅的位置关系,导致二者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信号与二者理想位置关系的条件产生的信号存在较大的偏差,从而导致照明机构安装到指示光栅滑架时参照的信号不准确,最终导致照明机构与指示光栅滑架粘接位置不准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栅尺的照明机构粘接装置及其粘接方法,解决了将光栅尺读数头中的照明机构在较为理想的位置与指示光栅滑架可靠、方便地粘接到一起。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光栅尺的照明机构粘接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械手、标尺光栅机构、指示光栅滑架、滑架浮动支承机构、弹簧顶销机构、示波器和点胶机;所述机械手为系统基准;标尺光栅机构安装在机械手上方;滑架浮动支承机构安装在机械手侧面;弹簧顶销机构安装在机械手的另一侧面,置于滑架浮动支撑机构对侧;指示光栅滑架安放到滑架浮动支承机构上,并与标尺光栅机构有效接触;照明机构安装到指示光栅滑架上,并被弹簧顶销机构的压紧到指示光栅滑架上;示波器和点胶机位于机械手的旁边。
一种光栅尺的照明机构粘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指示光栅滑架安装到滑架浮动支承机构上,推动滑架浮动支承机构将指示光栅滑架压紧到标尺光栅机构上;
步骤二:将照明机构安装到指示光栅滑架上,并被弹簧顶销结构压紧;机械手带动标尺光栅机构相对于滑架浮动支承机构以及滑架指示光栅产生相对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48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