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激蛋白Hsp17.6CII在调控植物耐盐碱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24135.1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0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青;郭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415 | 分类号: | C07K14/415;C12N15/29;C12N15/82;A01H5/00;A01H6/20 |
代理公司: | 11245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畅;白艳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激蛋白 胁迫 转基因植物 调控植物 拟南芥 野生型 调控 盐碱 基因过表达 折叠状态 耐碱性 耐盐碱 耐盐性 应用 转入 | ||
本发明公开了热激蛋白Hsp17.6CII在调控植物耐盐碱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热激蛋白Hsp17.6CII在如下A‑D中至少一种中的应用:A、调控植物耐盐性和/或耐碱性;B、调控CAT酶的活性;C、调控CAT酶在热胁迫下发生聚集;D、维持CAT酶在热胁迫下的折叠状态。本发明的实验证明,将Hsp17.6CII基因过表达到野生型拟南芥col‑0中得到的转基因植物,转入col‑0的转基因植物对盐碱的耐性高于野生型拟南芥col‑0,从而证明,Hsp17.6CII可以通过调控CAT提高植物对盐碱的耐性;另外,热激蛋白Hsp17.6CII在提高CAT酶的活性且抑制CAT酶在热胁迫下发生聚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热激蛋白Hsp17.6CII在调控植物耐盐碱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受到各种非生物胁迫时,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升高,通过信号级联系统传递信号,调控基因表达,促进植物对胁迫应答。但是,升高的活性氧需要及时被降解,以免对植物自身造成损伤。过氧化氢酶(CAT)通过降解H2O2调控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参与到植物对逆境的响应过程中。在多种植物中都发现,CAT和盐胁迫有关,盐胁迫处理下,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升高,例如在水稻中过量表达大肠杆菌的过氧化氢酶KatE会提高水稻对盐胁迫的耐受性。同时CAT也参与到光胁迫的响应中。在光照强度较高时,过氧化氢酶cat2突变体中光呼吸作用大量产生的H2O2不能及时被清除,细胞内活性氧平衡遭到破坏,使cat2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死亡表型,叶片出现卷曲黄化;但提高CO2浓度可以将cat2的表型完全恢复,表明过氧化氢酶CAT2参与到拟南芥光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2O2的清除作用。此外,过氧化氢酶CAT也参与到植物对干旱的响应过程中。在小麦中,严重的干旱会使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升高,同时,干旱会引起过氧化氢酶CAT1和CAT2转录下降,并且影响过氧化氢酶CAT1和CAT2的昼夜表达节律。以上研究结果都表明,CAT参与了植物响应各种外界胁迫的过程中,并且逆境胁迫下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维持也同样十分重要。
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s是一组分子量为12-43kD,并且在C端含有一个保守的ACD结构域的一类蛋白。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s具有分子伴侣的功能,在逆境胁迫条件下,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s会形成大量的寡聚物,这些sHsps聚合体与目标蛋白结合以防止目标蛋白的损伤,小分子热激蛋白与Hsp100/Hsp70和Hsp60相互作用,保持目标蛋白的三维构象,保持其生物学功能。小分子热激蛋白最初发现被热胁迫诱导,现在已表明它在生物体内广泛分布,多种非生物逆境胁迫都会诱导sHsps的表达,sHsps的表达水平与植物的多种抗逆性密切相关。
据报道,目前我国存在盐碱化的土地面积几乎与我国可耕地面积相当,每年造成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并且盐碱化土地每年还在以很高的速度增加,每年会有大量土地因为耕作不善而退化为不适宜作物生长的盐碱地。如何改良作物,使农作物可以耐受盐碱地并且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如下1)-3)中任一种物质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1)-3)中任一种物质在如下A-D中至少一种中的应用:
A、调控植物耐盐性和/或耐碱性;
B、调控CAT酶的活性;
C、调控CAT酶在热胁迫下发生聚集;
D、维持CAT酶在热胁迫下的折叠状态;
1)蛋白Hsp17.6CII;
2)蛋白Hsp17.6CII编码核酸分子;
3)含有蛋白Hsp17.6CII编码核酸分子的重组载体、表达盒、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41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