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降解青霉素的贪噬菌、细胞级分及其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23442.8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11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守信;刘文会;王鹏;黄净;范士明;田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62D3/02;C12R1/01;A62D101/28;A62D10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唐轶 |
地址: | 050018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青霉素 保藏 可降解 细胞 中国微生物菌种 微生物中心 无害化处理 菌丝 绿色环保 节约 能源 管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降解青霉素的贪噬菌、细胞级分及其组合物,所述贪噬菌以保藏编号CGMCC No.12495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本发明提供的可降解青霉素的贪噬菌、细胞级分及其组合物,可对青霉素废菌丝进行无害化处理,具有绿色环保、节约能源、节省成本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青霉素的贪噬菌、细胞级分及其组合物。
背景技术
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是一族抗生素的总称,它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的结合而阻碍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其属于广谱抗感染药物。
目前工业上青霉素的生产主要是用淀粉、玉米浆、豆饼粉等为原料,经产黄青霉菌发酵、萃取、纯化而成。该发酵液经固液分离得到青霉素水溶液后,剩余的固体废渣即为废菌丝。青霉素废菌丝主要成分为粗蛋白、纤维素和粗脂肪等,其中也尚有少量青霉素残留,其残留含量约为0.2g/kg-0.5g/kg。由于菌丝中残留青霉素的理化性质稳定,具有长期的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其进入生物链后容易引起生物耐药性等各种安全隐患。根据目前国际及国内法律法规,青霉素废菌丝只能按照固体危险废物标准进行处理,这样不但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会造成粮食资源的浪费以及相关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国内每年产生的青霉素菌渣能达到10万吨以上,可见,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青霉素废菌丝无害化处理的实用新技术。
然而,现有无害化处理青霉素菌丝的方法主要有热蒸法、酸碱降解法,这些方法或者耗能大,或者引发二次污染,且会产生难闻废气。如何利用绿色环保的手段对菌渣中残留青霉素进行适当无害化处理并进行 有效利用,成为相关行业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株能选择性降解青霉素的菌株KDSPL-04,从而为开发青霉素废菌丝无害化生物处理技术奠定了基础。KDSPL-04菌株为贪噬菌,该贪噬菌以保藏编号CGMCC No.12495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其中,所述贪噬菌在富集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特征为:圆形、乳黄色、凸起、表面光滑、不透明、边缘整齐;
菌体特征为:革兰氏阴性,菌体呈杆状,大小介于0.4-0.5μm×0.9-2.3μm,单个或成对排列。
其中,所述贪噬菌的L-吡咯烷基芳胺酶、谷氨酰芳胺酶pNA、γ-谷氨酰转移酶、L-脯氨酸芳胺酶、酪氨酸芳胺酶、尿素酶、埃尔曼试剂实验呈阳性;脂酶、磷酸酶、鸟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酸酶、组氨酸同化实验呈阴性;D-甘露醇、D-葡萄糖、D-甘露糖、D-麦芽糖、古老糖发酵实验呈阴性。
其中,所述贪噬菌可以青霉素为唯一碳源生长。
其中,所述的贪噬菌16S rDNA的全部碱基序列如SEQUENCE LISTING所示。
本发明另外提供了一种可降解青霉素的贪噬菌,其通过诱变或遗传转化上述贪噬菌得到。
其中,所述的贪噬菌16S rDNA的全部碱基序列如SEQUENCE LISTING 所示。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可降解青霉素的细胞级分,包括:从上述贪噬菌的培养物中得到的DNA制备物或细胞壁制备物,从上述贪噬菌中得到的培养液,这些培养液的上清液,该上清液的级分以及上述贪噬菌的细胞分级的培养液。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组合物,其包含上述贪噬菌和/或上述细胞级分。
本发明提供的可降解青霉素的贪噬菌、细胞级分及其组合物,可对青霉素废菌丝进行无害化处理,具有绿色环保、节约能源、节省成本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产生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科技大学,未经河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34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