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口服胰岛素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23245.6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6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龙乔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康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8/28 | 分类号: | A61K38/28;A61K47/69;A61K47/64;A61K47/60;A61K47/61;A61P3/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何蔚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胰岛素 口服胰岛素 纳米复合物 胰岛素纳米 复合物 纳米粒 制备 高分子聚合物 水解酶抑制剂 正常生理功能 药物安全性 药效稳定性 负面影响 肠道 多肽 内核 蛋白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供口服的胰岛素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口服胰岛素纳米复合物由一种或多种胰岛素纳米粒组成;所述胰岛素纳米粒包含由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外壳,以及胰岛素内核。本发明胰岛素纳米复合物不含任何蛋白或多肽水解酶抑制剂,不会对人体胃和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具有更高的药物安全性和药效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服胰岛素纳米复合物。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由于机体内胰岛素(一种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激素)缺乏或不足而导致的一类葡萄糖代谢紊乱疾病,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已高达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沉默杀手。目前,临床上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手段,患者血糖的平衡主要依靠通过皮下注射的方法引入外源胰岛素来维持。
传统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皮肉和精神痛苦,而且容易引起注射部位局部细菌感染,组织萎缩。更为严重的是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能引发高胰岛素血症。临床观察表明,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导致大脑及肌肉组织的低血糖症,并可能引发肥胖、心脏和肾功能衰竭以及失明等多种并发症。因此,长期以来,各国科学家们都在不断探索通过非皮下注射方式,如滴鼻、吸气或口服等,来引入外源胰岛素,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在上述的数种非皮下注射引入外源胰岛素的方式中,口服是被公认为最符合生理需求的用药途径。它的优点体现在:(-)口服避免了由于注射造成的皮肉痛苦和心理紧张,降低了注射部位细菌感染的风险;(二)口服后,外源胰岛素经消化道内经吸收,大部分(>70%)直接通过门脉循环进入并作用于肝脏这一糖代谢主器官(而经传统皮下注射方式,仅<20%的胰岛素进入肝脏),因而显著增强了胰岛素在体内的生理靶向效应,降低了由于过量注射胰岛素而可能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的风险。
口服胰岛素的主要技术障碍有两个:首先,消化道中存在多种蛋白水解酶,它们可导致胰岛素肽链的迅速降解;其次,消化道上皮粘膜细胞的有限生物膜穿透性限制了胰岛素分子被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因此,增强消化道上皮粘膜细胞的生物膜通透性,给胰岛素提供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使之更易于被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被普遍认为是提高口服胰岛素的生物利用率的关键举措。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难题,美国专利2007/0087957 A1公开了一种口服胰岛素的配方及制备方法。此种口服胰岛素由三种有效成分组成:(1)活性人胰岛素;(2)Omega-3长链不饱和脂肪酸;(3)多种针对消化道中蛋白水解酶的化学抑制剂。据美国专利2007/0087957A1介绍,Omega-3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作用是在胰岛素分子表面形成一个疏水性保护层,从而避免胰岛素肽链受胃酸和蛋白酶水解酶的降解。Omega-3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另一生物作用是增强消化道上皮粘膜细胞的通透性,促进胰岛素吸收的作用。至于此种口服胰岛素中添加的多种蛋白酶水解酶抑制剂,其作用则是有效抑制肠道中多肽水解酶的活性,减缓胰岛素分子肽链的降解速度,从而显著提高肠道中胰岛素的生物可利用性。
众所周知,胃和肠是人体的重要组织器官,它们分别担负着食物消化和养分吸收,从而为机体新陈代谢提供各种所需营养成分的重要生理功能。这一重要生理功能的完成,必须依赖胃和肠道中存在的、由自身粘膜细胞或临近的胰腺组织分泌的多种消化酶,这些消化酶可以将淀粉、脂肪及蛋白等大分子物质进行水解,从而帮助其吸收利用。由于美国专利2007/0087957 A1介绍的口服胰岛素配方中添加了多种蛋白酶抑制剂,长期服用此剂势必会引起人体胃肠道功能的紊乱,导致机体多组织营养不良,并引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不会扰乱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有效、健康的口服胰岛素是业内人士一直追求的目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口服胰岛素纳米复合物,其以纳米微粒为基础,不含任何蛋白或多肽水解酶抑制剂,不会对人体胃和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具有更高的药物安全性和药效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康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康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32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