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甲基毒死蜱和醚菊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222606.5 申请日: 2016-12-27
公开(公告)号: CN106689190A 公开(公告)日: 2017-05-24
发明(设计)人: 范坤成;张军;李俊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N57/16 分类号: A01N57/16;A01N31/14;A01P7/04
代理公司: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02 代理人: 顿海舟,李唐明
地址: 317300 ***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甲基 毒死 醚菊酯 杀虫 组合 及其 制剂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杀虫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含有甲基毒死蜱和醚菊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甲基毒死蜱(chlorpyrifos-methyl)是一种广谱的有机磷杀虫剂,通过触杀、胃毒和熏蒸均有效,无内吸性,用于防治贮藏谷物中的害虫和各种叶类作物上的害虫,也可用来防治蚊成虫、蝇类、水生幼虫和卫生害虫。但甲基毒死蜱在土壤中无持效性,多种害虫对其已产生了抗药性,且其价格昂贵。

醚菊酯(ethofenprox),化学名:2-(4-乙氧基苯基)-2-甲基丙基-3-苯氧基苄基醚,又名多来宝、苄醚菊酯、利来多、依芬宁,是由日本三井东压化学株会社(Mitsui Toatsu Chemicals Inc.)于80年代初发现的高效菊酯杀虫剂,具有杀虫谱广、杀虫活性高、击倒速度快、持续期长、对作物安全等特点。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用于防治鳞翅目、半翅目、双翅目和同翅目害虫,如白背飞虱、褐飞虱、黑尾叶蝉、棉铃虫、红铃虫、桃蚜、瓜蚜、烟叶夜蛾、小菜蛾等。缺点是单独使用容易产生抗性,持效性较差。

施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植物病虫害最为有效的手段,但通过化学防治病害也最容易产生病害抗药性问题。对于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研究,虽然一些抗病害的药剂已经开始进入实用化阶段,但合成化学药剂周期长、成本高、毒性大、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通常多数情况下,它们的植物耐受性和杀虫活性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且长期连续高剂量地施用单一的农药制剂,容易造成药剂的残留、环境污染以及抗药性等问题。因此,将不同作用机理的已开发农药进行复配是一种最佳选择。

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共毒系数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合理的复配农药之间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既提高了其防治效果,还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用药成本,对环境更安全。

CN102017994A公开了一种含烯啶虫胺和甲基毒死蜱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该杀虫组合物以烯啶虫胺与甲基毒死蜱为有效成分,其中,烯啶虫胺和甲基毒死蜱的重量比为0.1~80∶0.5~80。烯啶虫胺为新烟碱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对害虫突触受体具有神经阻断作用。

目前,开发出具有高效、广谱、低毒、低残杀虫剂是今后发展的趋势。本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发现甲基毒死蜱与醚菊酯复配,对植物虫害的防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关于甲基毒死蜱与醚菊酯的复配的农药组合物及应用目前尚无人报道过。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的新型杀虫剂组合物。

一种杀虫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甲基毒死蜱和醚菊酯。其中甲基毒死蜱和醚菊酯的重量比为(1-100):(1-100);

优选地,甲基毒死蜱和醚菊酯的重量比为(1-50):(1-50);

进一步优选地,甲基毒死蜱和醚菊酯的重量比为(1-30):(1-30)。

所述组合物中还包括农药助剂,其中甲基毒死蜱和醚菊酯的重量百分含量占杀虫组合物总重量的2%~90%。

优选地,所述组合物中甲基毒死蜱和醚菊酯的重量百分含量占杀虫组合物总重量的5%~80%。

本发明组合物所述辅助成分包括湿润剂、分散剂、乳化剂、助表面活性剂、增稠剂、溶剂、助溶剂、防冻剂、崩解剂、泡腾助剂、防腐剂、稳定剂、成膜剂、成囊剂、pH酸碱调节剂、消泡剂、着色剂、填料、水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湿润剂选自EO/PO嵌段聚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乙氧基化合物、牛油脂乙氧基铵盐、烷基萘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酰基谷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分散剂选自缩合萘磺酸盐、苯酚磺酸缩合物钠盐、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木质素磺酸钠、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丙烯酸均聚物钠盐、高分子聚羧酸盐、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盐、EO/PO嵌段聚醚、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26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