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植物对双生病毒抗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22101.9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7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叶健;孙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31 | 分类号: | C12N15/31;C12N15/82;A01H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陈晓娜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生病毒 结构域序列 结合结构域 靶点序列 功能输出 改造 植物病原细菌 氨基酸序列 表观遗传学 核苷酸序列 黄单胞杆菌 转录 病毒抗性 分泌系统 骨架序列 免疫能力 效应因子 重组载体 自由编码 基因组 抗性 靶向 广谱 修饰 复制 水稻 基因 保留 培育 | ||
1.一种改造的抗双生病毒的vTALE分子,其以植物病原细菌水稻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三型分泌系统效应因子AvrXa27基因序列为骨架序列,保留AvrXa27基因的N端和C端序列,然后对AvrXa27基因的DNA识别/结合结构域序列和功能输出结构域序列进行改造而获得,其中所述改造后的DNA识别/结合结构域序列靶向SEQ IDNO:1所示的IR-vTALE靶点序列或SEQ ID NO:2所示的RB-vTALE靶点序列,并且所述改造后的功能输出结构域序列选自由编码SEQ ID NOs:8-1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造的抗双生病毒的vTALE分子,其中所述改造后的DNA识别/结合结构域序列靶向SEQ ID NO:1所示的IR-vTALE靶点序列。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造的抗双生病毒的vTALE分子,其中所述改造后的DNA识别/结合结构域序列靶向SEQ ID NO:2所示的RB-vTALE靶点序列。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造的抗双生病毒的vTALE分子,其中所述改造后的功能输出结构域序列编码SEQ ID NO:8所示的AtKYP蛋白。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造的抗双生病毒的vTALE分子,其中所述改造后的功能输出结构域序列编码SEQ ID NO:9所示的AtHDAC19蛋白。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造的抗双生病毒的vTALE分子,其中所述改造后的功能输出结构域序列编码SEQ ID NO:10所示的AtMET1蛋白。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造的抗双生病毒的vTALE分子,其中所述改造后的功能输出结构域序列编码SEQ ID NO:11所示的AtSRDX蛋白。
8.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造的抗双生病毒的vTALE分子,其中所述改造后的功能输出结构域序列编码SEQ ID NO:12所示的AtSUVH2蛋白。
9.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造的抗双生病毒的vTALE分子,其中所述改造后的功能输出结构域序列是选自由SEQ ID NOs:3-7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的组的任一种核苷酸序列。
10.一种培育具有稳定的广谱双生病毒抗性的植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vTALE分子的构建:所述vTALE分子以植物病原细菌水稻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oryzae pv.oryzae)三型分泌系统效应因子AvrXa27基因序列为骨架序列,保留AvrXa27基因的N端和C端序列,然后对AvrXa27基因的DNA识别/结合结构域序列和功能输出结构域序列进行改造而获得,其中所述改造后的DNA识别/结合结构域序列靶向SEQ ID NO:1所示的IR-vTALE靶点序列或SEQ ID NO:2所示的RB-vTALE靶点序列;并且所述改造后的功能输出结构域序列选自由编码SEQ ID NOs:8-1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
(2)植物转化:将步骤(1)构建的vTALE分子,转化到所述植物中进行稳定表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210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