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再生的超疏水石墨烯基吸油海绵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21938.1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3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杜国勇;朱成旺;任燕玲;蒋昕;郑惠芸;张洪铭;汪倩;朱盟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17/022 | 分类号: | B01D17/0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疏水 石墨 烯基吸油 海绵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可再生的超疏水石墨烯基吸油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可再生的超疏水石墨烯基吸油海绵的制备按如下步骤进行:
(1)将洁净三聚氰胺海绵浸入氧化石墨烯悬浮液中,超声分散,使氧化石墨烯均匀地附着在三聚氰胺海绵上;
(2)将步骤(1)所得海绵取出,挤干残余液体后放入真空干燥箱进行热还原反应;
(3)将步骤(2)所得海绵浸入硅烷偶联剂的乙醇稀释液,浸渍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海绵,待液体不再流淌后放入真空干燥箱烘干即得目标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的超疏水石墨烯基吸油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洁净三聚氰胺海绵通过乙醇和纯水依次进行超声润洗,然后置于50~80℃真空干燥箱干燥至恒重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的超疏水石墨烯基吸油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氧化石墨烯悬浮液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得到;所述的氧化石墨烯悬浮液浓度为2~4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的超疏水石墨烯基吸油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超声分散时间为30~60min,超声频率为25~80kHz,超声功率为50~200W。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的超疏水石墨烯基吸油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热还原反应温度为160~200℃,真空干燥箱真空度为1500~2000P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的超疏水石墨烯基吸油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热还原反应时间为8~12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的超疏水石墨烯基吸油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硅烷偶联剂所占乙醇稀释液的体积分数为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的超疏水石墨烯基吸油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硅烷偶联剂为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二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乙二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的超疏水石墨烯基吸油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浸渍反应时间为2~8h,真空干燥箱烘干温度≤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193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酚类物系统分离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油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