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水混凝土制备系统及其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21546.5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7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单景松;徐昌;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8B3/04 | 分类号: | B28B3/04;B28B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水混凝土 制备系统 成型 击实 制备 成型装置 击实装置 脱模装置 现场施工工艺 应用 数据支持 现场施工 性能提升 综合性能 应用性 静压 试块 脱模 量化 优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水混凝土的制备系统和制备方法。属于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和性能提升技术领域。制备系统包括:成型装置,击实装置以及脱模装置。所述成型装置应用于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所述击实装置应用于透水混凝土的击实,所述脱模装置应用于透水混凝土的脱模。制备方法包括制备系统的使用以及调节击实次数和击实高度,使透水混凝土试块综合性能得到提高。本发明有益效果:该成型方法和制备系统不仅克服了传统成型方法(振动、插捣、静压)的缺点、提高了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并且使透水混凝土实验室成型有了量化标准,还为现场施工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进而优化现场施工工艺,提高透水混凝土的应用性和广泛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水混凝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制备系统和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多被钢筋混凝土覆盖,路面透水透气性差,雨水无法及时渗入地面,造成道路的积水内涝,而夏季高温又使得道路温度升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透水混凝土是一种生态环保型混凝土,是通过材料筛选、经过特殊工艺制成的具有连续孔隙的混凝土,既有一定的强度,又有一定的透气透水性。透水混凝土是一种既能满足路用性能,又能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为人类构造舒适生活环境的路面铺装材料,具有上下连通孔隙的透水混凝土可有效改善地表的热量平衡,增强地表上下水的流通,对城市增加地下水资源、缓解热岛效应、改善城市气候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透水混凝土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透水混凝土的实验实成型方法和路面成型工艺有很大差别,实验室的成型方法不能很好的指导现场施工,并且对于成型标准也缺乏充分的研究,特别是现有的成型方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不能明确的给出成型方法和成型设备对透水混凝土的性能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制备系统和成型方法。该成型方法和制备系统不仅可以使透水混凝土实验室成型有了可量化的标准,同时,通过标准击实次数得到透水混凝土的最佳强度,并为现场施工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该成型方法和制备系统提高了透水混凝土的强度,为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方法和击实程度提供了标准,进而优化现场施工工艺,提高透水混凝土的应用性和广泛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透水混凝土制备系统,包括:成型装置,击实装置以及脱模装置。成型装置,有成型钢模、底座、装料钢模;击实装置,有击实杆、落锤、圆形钢筒、击实钢块;脱模装置,有脱模钢模、击实钢块、圆形钢环。
所述成型装置应用于透水混凝土的成型。
所述成型钢模通过底座上的四个钢块套扣与底座上;所述装料钢模通过底部四周焊接的钢块套扣在成型钢模上;所述成型钢模上端内径为99×99mm的正方形,下端内径为101×101mm的正方形,高为100mm,钢板厚度为6mm;所述装料钢模内径为99×99×80mm长方体,钢板厚度为6mm。
所述击实装置应用于透水混凝土的击实。
所述落锤为中间留孔的圆柱钢块,所述击实杆通过落锤的留空与落锤相连,所述圆形钢筒套扣在击实杆底部,所述击实钢块通过上部的圆形钢环与圆形刚筒相连;所述落锤中间留孔内径为22mm,重8kg,落锤左右两侧留有手持把柄;所述击实杆为直径30mm的钢杆,长度1m,并标有厘米刻度;所述击实钢块尺寸为98×98×12mm的长方体钢块。
所述脱模装置应用于透水混凝土的脱模。
所述脱模钢模在脱模时与成型钢模底部套扣;所述击实钢块与脱模钢模边缘对齐;所述击实钢块上表面焊接圆形钢环,外径40mm,可分别圆形钢筒和圆形钢环套接;所述脱模钢模上端为103×103mm的正方形,下端为110×110mm的正方形,高为120mm,钢板厚度为6mm。
一种透水混凝土的制备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15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陶瓷注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