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病害的微生物防治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220028.1 申请日: 2016-12-26
公开(公告)号: CN106854631B 公开(公告)日: 2020-10-30
发明(设计)人: 宗睿;李佩佩;刘鲁民;周茜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和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01N63/22;A01P3/00;C12R1/085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66061 山东省青岛市***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植物病害 微生物 防治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功能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施用蜡状芽孢杆菌SC2菌液实现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所述蜡状芽孢杆菌SC2已于2010年5月13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简称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3836。该菌株对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白腐垫壳孢菌和粉红单端孢菌均有显著抑制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病害的微生物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防治对病害具有持效期长和环境友好等特点为人们所青睐。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指引入或利用对植物有益的微生物,利用其抗菌、重寄生、竞争、捕食和溶菌等作用,直接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的生存或活动;或者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保护、诱导抗性和促生作用,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或者利用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微生态环境的相互调控,改善农田小生态,从而达到绿色环保防治病害的目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采用以菌治菌的策略进行生物防治,已成为病害防治的重要手段。

许多有益微生物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发育,可作为生防菌用于生物防治。目前为止,科研工作者筛选出了大量生防菌株,主要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可能来自植物根际、根围、土壤、水环境、植物体内或者植物体表,分布十分广泛。

真菌是植物生防因子的主要来源,也是生防菌及其代谢产物的重要研究对象,主要包括Trichoderma、Gliocladium、Pythium、Coniothyrium等。在已经发现的超过1600 种细菌中,绝大多数是对人类有益的。较大程度上应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主要有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Pseudomonas fluorescens、Bacillus subtilis和B.licheniformis等。放线菌是抗生素、溶菌酶等次生代谢物的重要生产源,在已经发现的近万种微生物来源的生物活性物质中,70%以上是放线菌产生的,如武夷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等,可用于立枯丝核菌、葡萄孢菌、黄瓜黑星病菌、辣椒疫病菌、棉花黄萎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白菜软腐病菌等的防治。链霉菌是放线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生防链霉菌。

生防菌防病机制主要表现为:1)分泌溶菌酶这是拮抗微生物降解靶标菌细胞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溶菌酶的种类很多,主要是针对病原菌细胞壁的不同组分以裂解细胞,使其细胞质泄漏。2)分泌促进植物生长的次生代谢物植株健壮,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对病害的抵御。若生防菌能够分泌IAA,或者具有固氮作用、溶磷作用等,必定会促进植株的生长。3)分泌抗生素如农抗120、武夷霉素、井冈霉素和多抗霉素等已经商品化,成功用于防治葡萄孢菌、立枯丝核菌、欧文杆菌所引起的植物病害。4)竞争营养迅速利用营养物质、氧气或水分,限制病原菌的生长发育和侵染。比如在根围环境下,生防菌对铁离子的争夺是抑制根际土有害病原菌的主要原因。5)抢占生态位其生长迅速,繁殖量大,而在病原物定殖前率先占据生态位点。该机制还往往与营养竞争或者分泌抑菌物质有关,生防菌分泌拮抗物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原物种群数量的同时,迅速繁殖,抢占生态位点。此外,能够定殖于根际土、植物体表或体内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占位效应。生防菌的定殖效果往往决定其防病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6)诱导植物抗性,植物本身存在抵抗病害或者其他逆境的抗逆系统,可通过生防菌激发。

由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以及病原菌抗药性的形成等副作用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使人们日益重视替代性防治措施的开发。生物防治技术逐渐引起重视,筛选出高效广谱的有益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植物病害的微生物防治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施用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液抑制植物致病菌的繁殖,进而达到防病的效果。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和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和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00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