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小麦寡分蘖基因Ltn3共分离的分子标记R207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19190.1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6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西;王智强;武方琨;陶阳;卢艳丽;马建;覃鹏;魏育明;郑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61113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麦 分蘖 基因 ltn3 分离 分子 标记 r207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小麦寡分蘖基因Ltn3共分离的分子标记R207,标记R207位于小麦2D染色体长臂上,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分子标记R207与寡分蘖基因Ltn3共分离,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检测结果表明,该分子标记能准确跟踪所述小麦寡分蘖基因,预测小麦的分蘖特性,进而方便进行分子设计育种。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分子标记及检测方法能够加强分蘖预测的准确性,提高特异株型育种的成功率,加速实现增加小麦单产的目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及遗传育种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与小麦寡分蘖基因Ltn3共分离的分子标记R207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历年种植面积分别占耕地面积的22%~30%,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27%,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四川、安徽等省份;总产量为1亿吨以上,约占粮食作物产量的22%,是我国约一半人口的主食,因此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一直是育种家关注的重点。
小麦粮食产量主要由三大要素构成,产量=穗数*穗粒数*粒重。分蘖是禾本科作物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它影响着分蘖的发生和形成,从而最终影响粮食的产量(Kebrom et al.Grasse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regulation of shootbranching.Trends Plant Sci.2013,18:41-48;Hussien et al.Genetics of tilleringin rice and barley.Plant Genome.2014,7:1-20)。,同时又是单子叶植物的一种特殊的分枝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小麦分蘖遗传研究总体进展相对缓慢,现阶段国内外工作主要围绕分蘖基因QTL的分子标记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开展。部分分蘖突变体由单基因控制,因而一些学者将其作为质量性状来研究(Richards RA.A tiller inhibition gene in wheat and its affecton plant growth.Austr J Agric Res.1988,39:749-757;Duggan BL,Richards RA,Tsuyuzaki H.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tiller inhibition(tin)gene in wheat.Funct Plant Biol,2002,29:45–53)。同时,也有很多学者将分蘖作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来研究(Shaha MM,Gilla KS,Baenziger PS,Yen Y,KaepplercSM,Ariyarathne HM.Molecular mapping of loci for agronomic traits onchromosome 3A of bread wheat.Crop Sci.1999,39:1728-1732;谢玥,龙海,侯永翠,郑有良.小麦寡分蘖材料H461分蘖性状的遗传分析.麦类作物学报.2006,26:21-23;王岩.小麦永久F2群体构建及株高和分蘖特性的QTL定位.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温明星.望水白多分蘖、矮秆突变体的鉴定及相关QTL定位.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Jinpeng Zhang,Jun Wu,Weihua Liu,Xiang Lu,Xinming Yang,Ainong Gao,Xiuquan Li,Yuqing Lu,Lihui Li.Genetic mapping of a fertile tiller inhibition gene,ftin,in wheat.Mol Breeding.2013,31:441-449)。迄今为止,已报道的分蘖相关主效基因QTL位于1A,2A,3A,6A染色体,微效基因位于5A,3B,7B,1D、5D染色体,其中仅1A和3A上的tin基因研究较深入,完成了精细定位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91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