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类型信息融合的场景自适应行人检测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19029.4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8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黄缨宁;彭超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极视角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N3/04;G06K9/4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384 | 代理人: | 高早红,谢亮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类型 信息 融合 场景 自适应 行人 检测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快速的基于多类型信息融合的场景自适应行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S1:输入图像;
S2:使用混合高斯模型的背景减除算法计算当前帧与背景模板的差距,提取出当前帧的前景区域;
S3:使用帧差法,在当前帧与前一帧的差距大于阈值时,提取当前帧的运动区域;
S4:使用了肤色提取算法和发色提取算法,提取当前帧的肤色与发色区域;
S5:提取轮廓峰值点,其中,提取每个完整轮廓的上部分的1/5区域作为轮廓峰值点区域;
S6:根据步骤S2-S5得到补充性前景区域,使用联通区域滤波去除了补充性前景区域的噪点,并对联通区域内的孔洞进行了补充,得到最终前景区域;
S7:将最终前景区域加入到AdaBoost检测器中,快速检测出候选行人区域;
S8: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候选行人区域进行确认;
S9:输出行人检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场景自适应行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调换S2-S5的步骤顺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场景自适应行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具体执行将输入的RBG图像转化为HSV空间的图像,在HSV空间中定义H、S、V三个通道的最大和最小值,同时满足此值的像素被认为是肤色或者发色像素,将肤色或者发色像素对应的区域提取为肤色与发色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场景自适应行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具体执行,将图像的边缘使用canny算子提取后,二值化图像并提取轮廓峰值点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场景自适应行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提取轮廓峰值点区域后,删除掉所有周长或面积不在限定范围内的轮廓,并把合法的轮廓进行填充重绘制后生成补充性前景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场景自适应行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7之前,还采集AdaBoost检测器漏判误判场景背景数据,并存储在场景数据库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场景自适应行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定期更新场景数据库的数据。
8.一种快速的基于多类型信息融合的场景自适应行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通用数据库和行人检测子系统,其中,行人检测子系统包括:
使用混合高斯模型的背景减除算法计算当前帧与背景模板的差距,提取出当前帧的前景区域的前景区域提取模块;
使用帧差法,在当前帧与前一帧的差距大于阈值时,提取当前帧的运动区域的运动区域提取模块;
使用了肤色提取算法和发色提取算法,提取当前帧的肤色与发色区域的肤色与发色区域提取模块;
提取每个完整轮廓的上部分的1/5区域作为轮廓峰值点区域的轮廓峰值点区域提取模块;
分别与前景区域提取模块、运动区域提取模块、肤色与发色区域提取模块、轮廓峰值点区域提取模块连接,使用联通区域滤波去除了补充性前景区域的噪点,并对联通区域内的孔洞进行了补充,得到最终前景区域的联通区域滤波模块;
与联通区域滤波模块连接,对最终前景区域进行快速检测出候选行人区域的AdaBoost检测器;
以及与AdaBoost检测器连接,用于对候选行人区域进行确认的卷积神经网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场景自适应行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用于采集场景背景数据的数据采集反馈子系统、以及用于存储采集的场景背景数据的场景数据库,数据采集反馈子系统与行人检测子系统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场景自适应行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分别与场景数据库和通用数据库连接的在线更新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极视角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极视角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902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