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形物体收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18825.6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0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有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有永 |
主分类号: | A63B47/02 | 分类号: | A63B4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5111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形 物体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收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球形物体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散落在地上的较小的球状物品,如网球、高尔夫球和松果等,捡拾起来十分麻烦,需要频繁弯腰或者下蹲操作,一边捡一边放进筐子里,十分麻烦且劳累。市面上尚无方便使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捡拾球状物品工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便捡拾物品的球形物体收集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球形物体收集装置,包括栅格状的滚筒,连接杆和手柄杆。所述连接杆与滚筒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手柄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滚筒包括:若干辐条、左固定部件和右固定部件,所述辐条形状相同,呈弧形,辐条两端可活动地分别安装在左固定部件和右固定部件上,组成椭圆形或圆形的栅格状滚筒。
进一步,所述左固定部件包括左上盖板和左下盖板,所述右固定部件包括右上盖板和右下盖板,所述辐条两端分别活动安装在左下盖板和右下盖板上;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安装在两条相邻的辐条之间,使得所述辐条等距离排列,所述左上盖板和右上盖板分别覆盖安装在辐条两端及弹性部件上。
进一步,所述连接杆呈C形,其两端分别与左固定部件和右固定部件转动连接,所述手柄杆与连接杆中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或弹簧片或弹性橡胶的一种。
本发明利用辐条之间设置的弹性部件,使得辐条间距可改变和可自动复原。当滚筒在地下滚动时,接触到地下球状物体,球状物体会把辐条撑开,从而进入滚筒内,辐条间距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复原,从而把球状物体收入滚筒内不会掉出来。本发明结构巧妙,设计新颖,具有很高市场推广价值。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辐条和下盖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本发明一种球形物体收集装置,包括栅格状的滚筒1,连接杆2和手柄杆3。其中所述滚筒1包括:若干辐条11、左固定部件12和右固定部件13。所述各条辐条11的形状相同,均是呈弧形,辐条11两端可活动地分别安装在左固定部件12和右固定部件13上,组成椭圆形或圆形的栅格状滚筒1。
各条辐条11之间间距相等,并且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设计辐条11之间的间距和辐条11的数量。比如球状物体比较大则要适当加大辐条11间距,减少辐条11数量,反之亦然。
所述左固定部件12和右固定部件13中心在同一条轴线上。所述连接杆2与滚筒1两端的左固定部件12和右固定部件13中心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2与手柄杆3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左固定部件12包括左上盖板121和左下盖板122,所述右固定部件13包括右上盖板131和右下盖板132,所述辐条11两端分别活动安装在左下盖板122和右下盖板132上,具体地,所述辐条11两端分别环绕左下盖板122和右下盖板132中心活动安装。
还包括弹性部件4,所述弹性部件4安装在两条相邻的辐条11之间,使得所述辐条11等距离排列。利用弹性部件4,可以使得辐条11之间的间距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可以变宽或者变窄,并且在失去外力作用后可以自动复原。所述左上盖板121和右上盖板131分别覆盖安装在辐条11两端及弹性部件4上。
进一步,所述连接杆2呈C形,其两端分别与左固定部件12和右固定部件13中心转动连接,所述手柄杆3与连接杆2中部固定连接,利用连接杆2和手柄杆3滚动滚筒1。
进一步,所述弹性部件4为弹簧或弹簧片或弹性橡胶的一种。
本发明是这样使用的:手持手柄杆3,将滚筒1放在地上滚动,当滚筒1压过球状物体时,球状物体把滚筒1的辐条11撑开,并在滚动的过程中,进入滚筒1内部。进入滚筒1内部后,辐条11在弹性部件4的作用下位置复原,这样进入滚筒1内的球状物体就不会掉下来。
持续在地上滚动,就能将地上的球状物体收集入滚筒1内,免除了弯腰劳作之苦。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有永,未经李有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88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前轮转向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上下坡无碳小车的换档及滑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