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孔隙玻璃的制备方法和一种纳米孔隙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18643.9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7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光武 |
主分类号: | C03C14/00 | 分类号: | C03C14/00;C03C11/00;C03C4/08 |
代理公司: | 11371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齐云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孔隙 玻璃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孔隙玻璃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烧制前或烧制过程中,将颗粒状的纳米孔隙材料与玻璃基材均匀混合,后按照常规工艺制备得到所述纳米孔隙玻璃。也可以先将玻璃生产原料熔融后,再在熔融的玻璃液中逐渐加入纳米孔隙材料,而后按照制备玻璃传统工艺制备得到含纳米孔隙的玻璃。本发明还提供了使用所述方法制备的玻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纳米孔隙玻璃的制备方法和一种纳米孔隙玻璃。
背景技术
玻璃,是一种多领域有广泛用途的工程材料。隔热、增强、轻质、吸收红外先、隔绝紫外线玻璃不仅保留了玻璃的透光性、隔离性、装饰性,而且具有密度低、低热导率、吸能减震、消音降噪、吸收红外线、隔绝紫外线特性。隔热、增强、轻质玻璃在建筑、机械、飞机、汽车等领域有重要的意义,其研究与应用在不断增加,是国际材料界的重点与热点方向。
传统的隔热玻璃通常采用贴膜、涂层、染色方法制造。但是上述方法一般具有设备及工艺复杂、能耗大、透光性不好等缺点,且难以控制获得最终的孔结构,特别是难以对微观结构进行有效调控。
气凝胶作为一种密度可与空气相当的超轻材料,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与孔隙率,具有超强隔热能力、隔噪音能力、吸收红外线能力、隔绝紫外线能力以及良好的稳定性等多种特异性质。但是近些年来关于气凝胶的主要研究方向都集中于其制备研究,对气凝胶的综合利用还缺少深度的开发。
现有技术中有将气凝胶应用至玻璃中的构想,然而,其做法大多是在两层玻璃之间设置一个独立的气凝胶层,即气凝胶和玻璃本身是分开的,这种气凝胶玻璃的玻璃部分和气凝胶部分互相独立,因此其性质也是相互隔离的,玻璃部分的本身性质并没有因为加入了气凝胶层而得到改善,因此,其玻璃整体性质不均一,因而如果能将气凝胶和玻璃基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提升玻璃的整体性能和均一性,而均一的玻璃更适合于应用于多种高端领域,适应各种较为严苛的环境。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孔隙玻璃的制备方法,方法通过使颗粒状的纳米孔隙材料与玻璃基材均匀混合后,以常规工艺熔融并制备得到具有纳米孔隙的玻璃,本发明的方法适用范围广泛,各种纳米孔隙材料和各种玻璃均可以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制备。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玻璃,所述玻璃种具有纳米级的孔隙,其隔热性能好,并具有优秀的强度性能,此外,其吸收红外线、隔绝紫外线的性质也十分优良。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纳米孔隙玻璃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烧制前或烧制过程中,将颗粒状的纳米孔隙材料与玻璃基材均匀混合,后按照常规工艺制备得到所述纳米孔隙玻璃。
在烧制前先混合操作简单,加热熔融时间长,耗能较大,在烧制过程中后混合则熔融时间短,但是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加工过程较为复杂,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优选地,所述方法包括,在烧制前,将所述纳米孔隙材料与所述玻璃基材均匀混合,后按照常规工艺制备得到所述纳米孔隙玻璃。
优选地,所述方法包括,首先将玻璃基材熔融,后将所述纳米孔隙材料缓慢注入熔融后的玻璃基材,再按照常规工艺制备得到所述纳米孔隙玻璃。
优选地,所述玻璃基材和所述纳米孔隙材料的体积用量比为1:60至1:3,优选为1:20至1:5。
优选地,所述颗粒状纳米孔隙材料的粒径为0.1μm至1cm,优选为0.5μm-50μm。
优选地,所述纳米孔隙材料是气凝胶、干凝胶、冻凝胶,优选地,所述纳米孔隙材料是气凝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光武,未经李光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86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